非常前缘的科幻概念,极致的未来主义恋物美学背后是悲怆的技术宿命论。代码在诞生之初就是基于规则信息的抽象,其在现实世界表象背后的内部状态与实际运行被封装在了黑箱之中。AI算力爆炸后最大的焦虑就是能否真的将人类DNA背后的生命密码破译为可被随意篡改的信息流,从而完成对人最后的祛魅。另外就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如今代码背后所封装的世界。在机器学习的时代,这个复杂程度指数级别增长的黑箱背后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层人类无法触及但即将溢出的现实。当我们处在一个AI可以随时“觉醒”人性,拿到生命代码真正成为人,而人又可以被随意转换为代码并被分解提取的世界时,人本主义里的“人”也就被瓦解了,所谓“觉醒”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因此第三幕大战就成了人类只能袖手旁观的两个AI之间的战争(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更完美的“人”,也就是神之间的战争),背后是一种戏谑和无力。
机器神话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生命的轮回
《大地之歌》的开头,童年的姐姐杜加从竹篮里偷出芭乐,与阿普在竹林中奔跑。《大树之歌》的结尾,已趋近中年的阿普回到亡妻的家乡,他的儿子在同样茂盛的竹林里被芭乐的主人斥责。阿普从在芦苇丛中好奇地望着火车,到从车厢内向外望,再到在火车站目 ...
当影像只剩肉体
塞拉在《孤寂午后》中给出的姿态是暧昧的。他的镜头紧跟斗牛士在豪华轿车内的迟疑,斗牛场中高贵优雅的挑衅,即便是在公牛冲锋,甚至流血死亡的瞬间也不愿移开视线。但塞拉的“纪实”美学极具欺骗性:他构建的所谓时空连续性只停留在客观层面。塞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