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我国首部纪录“慰安妇”生活现状的电影《二十二》上映了。沉重的题材 、坎坷的制作之路让人对这部电影心生悲悯。

与其他纪录片一样,影片《二十二》上映时排片占比非常低,仅有1.5%,首日票房也只有327.9万。但上映之前有冯小刚导演在微博发声推广,之后又有舒淇、何炅、袁弘等明星转发扩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个电影,关注到这22位中国奶奶。再加上豆瓣高分的口碑为影片注入了持续的吸引力,排片一度升至4.9%,这部投资在300万左右的影片,最终票房1.7亿。

张歆艺+冯小刚+朔果莲莲+3万人众筹助推《二十二》上映

尽管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和口碑表现都还不错,但影片从制作到宣发却经历了一路坎坷。

2012年,郭柯导演曾拍摄同类题材纪录片《三十二》,讲述中国老人韦绍兰和她日本儿子的故事。当时“慰安妇”的幸存者还有32人。故事中所涉及的“日本儿子”罗善学由于身份原因终身未娶,时代的悲哀延续在了无辜的孩子身上。后来,这部影片由于题材限制,最终无缘中国银幕,但豆瓣给出9.3的高分。

2014年,影片《二十二》开拍时,幸存的老人只剩下22位。两年时间10位老人相继去世也让导演郭柯感到时间不等人。紧接着在2月6日,山西一名受害者张改香去世,下葬时,影片《二十二》也为此留下了珍贵的影视资料。

由于《三十二》未过审的前车之鉴,加上“慰安妇”这样几乎无人涉足的题材,又是纪录片的形式,导演的影响力也不大,投资商对影片《二十二》都敬而远之。一边是数量随时都有可能归0的受害者,一边又找不到投资商,影片一直无法进行拍摄。资金成了郭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投入拍摄,他找到与自己有过几面之交的四川老乡张歆艺,在了解郭柯的想法后,张歆艺慷慨解囊,投资100万,解决了郭柯的燃眉之急。

之后的5个月时间里,郭柯和其他团队成员,奔波了5个省29个地区,最终记录下这22位老人的生活状态。拿到公映许可证后,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帮助下,众筹100万宣发费,前后经历大约半年时间,32099人参与其中。虽然宣发费是凑够了,但没有发行方愿意接下《二十二》。直到宣发方朔果莲莲被郭柯的坚持打动,伸出援手。

在电影上映前两天,曾四处讨公道的老人黄有良去世,幸存者只剩下8位。

为了使更多人知道这部电影,张歆艺给冯小刚导演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借冯导之手扩大影响。8月13日下午,冯导在微博发声,并附带了张歆艺信件原文,之后,舒淇、李晨、何炅、袁弘等明星大咖纷纷转载。

《二十二》跟《战狼2》的大爆,都来自于民族情绪的反弹

影片最终选择在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这天上映,虽然豆瓣评分很高,但还是未能避免观众的质疑之声,因为这部影片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慰安妇”的固有成见。

我们这些没有跟战争中的日本人有过正面接触的晚辈,在了解过那段侵华历史后,尚且会对日本人有仇视之感,更何况是那些亲身经历过伤痛的她们。于是,我们理所当然地想象这些幸存者或许更多的是无法走出阴影,深埋于苦痛。但是镜头下的她们,像千千万万其他中国老人一样,热爱生活,积极、乐观。韦绍兰老人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而他最爱哼的一句歌是:“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流眼泪自抹干”……与一些年轻人相比,她们甚至更加热爱生命。

当然,老人们对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感到愤怒、悲伤、不愿忆及。这部分似乎按常理来说应是影片的重头戏。但是导演选择了更加温柔的处理方式,更多地是纪录她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反而从平淡中触及到了更多观众的情感。也让观众从她们生活的真实状态中感受到,这些老人和我们的奶奶、姥姥一样,都是普通的中国老人。

试想,如果这22位老人是自己的亲人,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深挖她们的过去,让那些往事沉淀在记忆中不失为更好的选择。郭柯说:“你可以问‘日本人当年过来在村里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把你抓走’,但仅此而已。难道还要问‘当初日本人是怎么强奸你的吗?’如果有人这样问你奶奶,你一定会上去踹这个人。”

有些观众认为这类题材的拍摄本身就是揭开老人的伤疤,消费悲痛。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放任这类题材流失,在不久的将来,“慰安妇”便真正成为人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况且,2001年时,黄有良老人曾和其他7位受害者一起起诉日本政府,该案件先后审理了将近10年,最终以败诉告终。黄有良等老人的行为也表明,这些受害者想要的“公道”不完全是掩盖,她们希望有人能正视这个问题,尤其是侵害者能正视这个问题。

《战狼2》也好,《二十二》也好,他们能够取得成功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建军90周年的红色宣传期。大量的媒体报道虽然是在为《建军大业》宣传造势,但同时也营造出了浓烈的红色氛围,这反而助推了《战狼2》和《二十二》成功。人们处在这种氛围之下,极易被爱国主义题材点燃,但《建军大业》由于历史限制,无法与同期上映的《战狼2》匹敌。而在两者票房都已经回落时,《二十二》的出现时机恰好。

《二十二》票房1.7亿,比《战狼2》卖50亿更有历史意义

从《二十二》上映后到现在的票房表现来看,国人对“慰安妇”的态度已有很大改观。

纪录片在影院上线时基本都会遭遇极低的排片率,《二十二》也是如此。但随着受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二十二的排片率很快从1.5%升至4.9%。

“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的票房增长,不仅折射出国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感,也反映出影迷对小众电影的关注。一方面,我们愿意放下成见走进电影院中了解这类人群真实的生活状态。如果《建军大业》是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战狼2》是在扬我国威,那么《二十二》就是在对话历史。它把历史的伤痛摆在更多人面前,把曾经属于20万人的记忆扩大到更多人群中去,不沉湎苦难,也不遗忘过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更有意义的小众题材,也表明影迷审美能力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暑期档持续低迷,直到《战狼2》才被彻底引爆,因为人们不愿错失一部好片,更不愿为一部烂片买单。

《二十二》上映后,暑期档的影片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二十二》这部纪录片赢在题材,拍摄方式和后期制作都相对简单,投入大约在300万左右,票房过千万便可实现盈利。如此可见,影片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6000%,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投资回报比。当然,《二十二》票房飘红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能够盈利,而在于这样一部纯历史题材的小众纪录片电影能够受到更多人关注,这不仅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也表明观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从这点来讲,《二十二》成功的意义远大于《战狼2》能够卖到50多亿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