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部韩庚和郑恺聊天的场所还是夜店和烧烤摊,这一部突然变成了结伴钓鱼……
嗯,真的是成熟了。
2 韩庚和郑恺都被塑造成了成长性角色,女性角色们则成为了他们成长的契机和阶梯。
丁点属于幸运的,栽树乘凉都赶上了。
韩庚那边的数位女性就都成了血包。。
不过电影让我觉得比较ok的一点是,这些女性都没有以受害者自居,包括离婚的林佳,都逃脱了“一见xx误终身”的传统叙事。
反而她们都比韩庚表现得更洒脱和通透。
这是女性在情感中特有的力量,柔韧,宁静,像永不断流的水。
3 郑恺那一对的试婚其实呈现出了男女在婚姻中不同的恐惧,焦虑和压抑,也暗示了传统婚姻模式里男女不同的付出方式。
男人的压力在于“支撑”,他觉得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庭责任,他是顶梁柱,是后盾,是永远不能倒下的树,他不敢在其他家庭成员面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轻松”和“休息”。
“不回家”(哪怕只是躲在公司或者车里),是他留给自己的个人空间。
女人的疲惫在于“投入”,她看到的是无数细碎的拼图散落一地等着她去捡,去拼,然后第二天又被打碎,让她好像绝望的西西弗斯。
而她甚至不能不回家,如同西西弗斯无法离开巨石,她会逐渐觉得自己被婚姻淹没,自己和这个家被绑定,血肉模糊地连在了一起。
所以她介意男人“不回家”,因为不回家,和回避她几乎成为了同一件事。
他想要片刻的个人空间,而她却已经完全丢失了个人空间,只能尽可能地想要把他拉回来,让他与自己共同面对这种淹没感,来获取某种安心。
双方都很累,却谁也不能理解谁。
4 电影里有句话,说维持良好婚姻的秘诀是“少接触”。
其实这不是说真的让你少接触伴侣,而是少接触“婚姻”这个概念。
也就是无论身心,都适当与婚姻“解绑”。
但这个事终归知易行难,毕竟婚姻这个制度本身的意义就是加强绑定和羁绊的。
这中间的边界需要碰撞,而碰撞必然伴随痛苦,代价,甚至破碎。
5 以上是我能解读出来的大部分信息,当然还有一些我没有展开的,比如郑恺说的夫妻之间靠的是义气,其实挺有意思的。
以及他俩的小纸条设定,也算是个为婚姻保鲜的小技巧。
但这个电影的问题还是和前作一样,煽情太满了,太重了,太刻意了,生怕观众不懂“导演想让你在这里哭哦”。
也就是我之前说的,明明叠加了这么多现实的议题,电影却依然呈现出了空中楼阁和无病呻吟的感觉。
另外,细节上或许可以再接地气一点吧,现在这个拍法真的很难代入普通人的处境。
就两位主角那成都的大house,我都很难想象这还能有啥婚姻烦恼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