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李延年的故事
战场细节非常丰富,但演员表演仍有话剧感,配角表情做作夸张,不该笑的时候笑。另外,主演总让我想起孙少安。

本剧战场还原度依然不够真实。现实中,一颗炮弹的杀伤半径20m,为了减少炮击伤亡志愿军的三三制小组会拉的很开,在这个原则下这意味着单位面积下战场宽度和容量是有限的,所投入进战场的人员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无脑进行摊派。片中志愿军密集的作战队形进行冲锋,这很业余。拔碉堡环节完全没有战术思路,这一点远不如《兄弟连》。

实际上,现实里不存在认嗨战术。但战场中也不一定不会出现密集阵形。部队从进攻出发阵地出发~到达进攻冲击阵地之中的过程是一段行军,志愿军的这段行军往往被玩成了纵深穿插,这时的队形很可能采用多条蛇形一字阵进行快速移动。美军回忆录里所说的看到了认嗨往往所指的是在战争迷雾状态下与我军这种队形发生了突然接触的遭遇战。

但如果你觉得是中国导演在黑志愿军那你就错怪他们了,因为他们在拍美国人进攻346高地的时候也是这么拍的。那美国人山人海的从山下往山顶上冲啊,李延年的连队得杀多少人。不过,整个上甘岭战役(美军口中的三角山战役)中志愿军的战损比的确是优于联合国军的。其中主要的物质准备在于我们修建了10m以上深度的迷宫般的漫长坑道。范德里特弹药准备对这些坑道是无效的。

所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伊拉克展示了能贯穿10层高标号混能土地下工事的钻地弹药后我们的军事评论员一度大惊失色。这说明美军在那些年月里已经有针对的进行了补短。

李延年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在局部战场上的技战术大师,否则无法在残酷的战场条件下漂亮的完成任务并且存活,期望未来的影片能从技战术的角度专业的还原这一真实的英雄人物。

二、关于于敏剧情
地球上会造氢弹的国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氢弹靠原子弹进行点火,点火机制被称为氢弹构型。美国率先自研出了氢弹的T-U构型,然后英国对美国半偷半学搞出了氢弹,后来英国为了其在欧洲的战略目的违背美国意愿教会了法国,而俄国是偷了美国的技术。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氢弹构型都是同一种。

问题是,如何确定中国的氢弹构型与他们四个不同?美国第一颗氢弹重八十多吨,用重氢做的温式燃料,只有验证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美英法俄分别进行了数次干式燃料的理论核试验才获得了具有武器价值的小型化氢弹。重量从几吨到二十几吨不等。

中国的氢弹构型被称为于敏构型,第一次理论验证试爆就是具有实战意义的轰炸机空投,重量是一吨。如果不是中国的核物理理论和工业技术特别先进的话,那就只剩下另一种可能~于敏构型是一种与T-U构型完全不同的构型。

话说回来,中科院最初归中宣部管,于是某人差点把于敏排出核武队伍。后来钱三强为了留住于敏让他暂时去所里当图书管理员。生活经验,在中国别惹图书管理员。

三、关于申纪兰
从电视的角度,这个故事表现的非常好,可能是本剧中拍的最好的部分。蒋欣真是一个好演员,她竟然真的能下地挥起锄头干农活,赶起黄牛耙地,农田里这种作业很容易受伤,申纪兰让人佩服,在这个娇滴滴的时代背景下蒋欣也让人佩服。

申纪兰在做什么,她在争取男女平等。在事业上,女人撑起半边天,外面没她不行。在收入上,男女同工同酬,家里腰杆子贼硬。相比起来,现在豆瓣上微博里很多田园女权要的是一片天都不想撑,要的是坐在天上当王母娘娘俯视众生。

四、其他
黄晓明尽力了,但他并不投入,他不是在演戏,他是在表现自己,在耍帅。我不怪他,我怪我自己要求太高。

郭涛演的张富清说的是关中话,要知道汉中本地人也没几个听得懂、也没几个会说洋县话。嗯,郭涛是西安人说关中话得心应手。如此一来全国人对陕西的印象更进一步,一省都是关中口音呗。可实际上陕西分陕北、关中、陕南啊,陕南口音与那两个那是相当的不一样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