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个复仇故事,复仇只是影响故事结果的一个因素。盖里奇不想讲复仇,他想讲的是奇闻异事。
一家保安公司的仓库,最不可能被打劫的地方,竟然遭遇抢劫。
实施抢劫的也不是匪徒,而是一群退伍的美国大兵。
至于杰森斯坦森的复仇故事,其存在的目的,仅仅是让仓库里的战况更惨烈。
因为斯坦森之前的壮举,激发了保安的斗志,一群本来是怂包的保安,才有勇气拿起武器反抗悍匪。
斯坦森和第二个老兵陷入苦战,就是头盔被击碎的那次。
斯坦森其实可以趁着老兵射击两名保安的时候,击杀老兵。他本可以毫发无伤,却选择正面硬刚穿甲的老兵。他为的是,保护两个同事。
这一回合下来,斯坦森负伤严重,失去了复仇的机会。
这是两次人物的揭示。
第一个是复合人物,一群怂包保安,面对生命和职责,他们都默认舍弃职责保全性命。而且事后,他们理直气壮,嬉皮笑脸,毫无愧色。
其实,他们只是强装镇定,他知道别人怎么嘲笑他们是怂包、软蛋。他们装作不尴尬。因为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在马路上被人给抢了,擦干净鼻血,挺直腰板,这也是一种硬气。
可是这回不一样了,欺负人欺负到家门口了。你说这口气是咽下去,还是吐出来。
咽下去,揭示出,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其实是怂包。
吐出来,揭示出怂惯了的人,心中还藏着血性。
第二次揭示,是斯坦森。表面上,他是个冷血的杀戮机器,只在乎给儿子报仇,别的都不放在眼里。
就是这么一个人,仅仅因为共事了几个月,开过同一辆运钞车。斯坦森就舍弃了给儿子报仇的机会,选择挡在同事身前和匪徒硬刚。
冷漠的外表下,揭示出侠肝义胆。
这才是电影真正的高潮,故事真正的战略目标是人性的极限。
一起爆裂的劫案,再热闹也是一种现象,只是一次热闹。
故事讲的始终是人,而不是热闹。
至于《人之怒》的结局。可以说,斯坦森不当这回卧底,这队老兵照样劫仓库。只要他们动手,警方就能向斯坦森提供线索。斯坦森照样报仇。
只不过,没有斯坦森卧底,老兵们就能全身而退。这么一来,区别就是斯坦森寻仇的难度高了一点。但是不耽误报仇。
更好的结局应该是,斯坦森当着指挥官的面杀死指挥官的子女,再手刃仇敌。
但是,这需要更改前面的剧情。
老兵里的惹祸精露了脸,被斯坦森的儿子看到。开枪的不是他,而是指挥官。
指挥官作为队长,为了团队利益,有开枪的动机。他枪杀孩童时,很可能心怀为了大义而作恶的悲情英雄主义色彩。
换句话说,指挥官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两害取其轻,两恶从其善。这揭示出,指挥官这个人物的价值观,什么是他的轻重,什么又是他的善恶。
斯坦森冲过来时,惹祸精开枪击倒斯坦森。
后面不变,直到斯坦森在仓库中第二次被击倒。
指挥官,惹祸精,和叛徒子弹成功逃脱。
三人分了巨额赃款,逃到天涯海角。踪迹全无。
最后,惹祸精先沉不住气,大手大脚花钱漏了马脚,被斯坦森发现。叛徒子弹再次当了叛徒出卖了指挥官。斯坦森一个接一个的解决了他们。
直到最后,斯坦森找到指挥官,他带着妻儿隐居人迹罕至指出,身处人间仙境,过着闲云野鹤般的自在温馨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指挥官打猎回家,发现老婆断气,儿女被绑在椅子上。
指挥官打算反杀,斯坦森一枪爆头女儿。
指挥官只能乖乖就范。随后,斯坦森按照虐杀惹祸精的方法,枪击指挥官儿子的每个器官。然后结果了欲哭无泪的指挥官。
这才是复仇故事。
不过。如此,这部电影就该更名为“人之怒,副标题:边境杀手”。
文/逐年追影(影评公众号 逐年追影 作者)
这里的电影比生活更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