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B7.0,谈不上惊艳,但放在时代背景下的确有价值,三星半。
九十年前的杰作,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古早味道和预想中的史诗风格,反倒十分具有生活情趣。

公路片和室内剧的结合。
公路的一面在于贯穿影片的一个巴黎梦-驳船从乡村驶往巴黎的旅程。欢快的配乐下,一场流动的盛宴。其间穿插着街头的橱窗景观略能窥见《物》所描绘的60年代消费文化形态。

室内剧的一面体现于:影片基本拍摄于船舱室内的密闭空间,围绕四个人日常生活展开的故事。和基顿、卓别林式的杂耍喜剧不同,本片属于慢节奏的生活情景喜剧,这在当时绝对有一定开创性,换句话说-从电影中找到了同生活的连接。可以感受到现实的温度。

以新婚夫妇的爱情为主线,看似松散的情节,实则有线索和结构的支撑,如水中看到情人的神话、有待修理的留声机。特吕弗的评价可以说所见略同-“它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我们常常会被其物质层面的元素分散注意力,比如驳船、深夜、滚滚浓烟、强烈的逆光”

以上只提了现实的部分,诗意现实主义,诗意何在?
片中穿插一些超现实的奇幻场景,如水下游泳的场景。比较惊艳的是一段平行交替蒙太奇,男女分别在床上抚弄着身体,情欲呼之欲出。

ps.似乎是现场声而非后期配音,非同期声音?
读了特吕弗和侯麦关于本片的对谈。特吕弗将让维果和戈达尔做对照,以揭示诗意现实主义。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0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6.6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6.8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6.9
选角/表演 7.2
25.8.23小西天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