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2
久仰,正好在夏日搭配《忧郁的热带》观看,文字和想象得以具像化。
佳作无疑,值得肯定。(虽然不闷,睡了半小时后重新看;中间还因为吃饭打断了。)
别样的公路寻旅探险,既是作为使者的科学考察也是梦的探险和自我找寻之旅。沉浸感很强,观感不错。对于一部第三世界新电影而言,完成度较高甚至有些趋于常规封闭了,情节似乎还是有俗套观念的残余在先。对历史和日记的记载取材,应该说没有问题,但虚构的演绎有时候过度有时候又落入窠臼。但相比美国式的《与狼共舞》要切实许多了。取景和表演甚至都尽量还原和贴合客观真实,很想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即便如此似乎仍不够自然,而黑白的色调也是出于复古的目的?根本上是神秘的超验力量仍未深刻到主体感知的维度-像《布米叔叔》那样,而更多仅是停留在神话叙事和历史寓言的呈现。
核心母题体现在文明初遇的场景,观念、信仰和认同的差异冲撞。
地理环境上,沼泽和雨林孕育着疯狂和梦想,对自然的敬畏和禁忌,规矩和方寸。
烧毁亚库那-自杀般献祭的行为,不知道为何令我想到乡愁中的多米尼克,在那个土著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奇迹和信仰的力量。
站在历史和现代的断崖,依旧有轮回和转机,的确有《百年孤独》的印记,以及社群中原始而纯粹的政治性。包括无梦症和百年孤独的失眠症也有所吻合。
真幻交织,梦和现实交汇,记忆和遗忘交替。梦比现实更为真实,梦幻和直觉的真实比实证和经验的准确更高,这是西方人所无法企及的。
两则故事、两重时间构成的平行张力,空间和时间重复的即视感。(就像《武士和女俘的故事》)普天之下无新事,一切故事都在反复重演。我曾经杀过你,在40天、40年等等以前,这完全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结尾。
结尾的彩色镜头很震撼,无异于“阿莱夫”,只是依旧略显生硬,有些说教气。
很多符号化意象:Yakruna亚库那,古拉卡圭,豹子与蛇(西方殖民者和土著?)。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1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4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3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1
选角/表演 8.3
25‘7’17
值得二刷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随性吐槽
C+来晚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人咯咯大笑不止,这样的影片有大银幕和互动是正常的,不过还是无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离场,为何要花费五十块和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投入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中?终于完全被淹没了,昏昏欲睡。从视听风格到内容完全无感,斯科塞 ...
《齐泽克》-简评和札记
A-正在读第一本他的书《斜目而视》,再来亲眼看看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从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这位伟大的智者。依旧十分亲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伟人光环形成的遥远距离了,他在世却如同逝世。(容许我胡吹一段)他拥有举世无双的极端聪慧和灵性 ...
评分:A-8.0首先,谈谈标题“1951年的欧洲”。一个时间-1951,标志着战后重建期的末尾,战争的问题已经被转化至次要位置了,无论是罗西里尼——在拍完“战争三部曲”后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现实问题——还是其他人都开始从战争的阴霾中离 ...
简评
评分:7.9和奥尔米《米兰心事》、《工作》类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异域风光的魅力-独属于意大利的街头风情和城市景致,也有着与之对应的人物内心氛围和情感纠葛。精巧严密的情节同纪实性的风格完美融合,戏剧性以难以预料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蕴酿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