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发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在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18%,这是一个相当骇人的数字。

然而在《再团圆》之前,纯粹的老人电影在中国却并不多见,一些看似以老年人为主角的电影却回避了老人所面对的真正问题(如陈正道的《重返18岁》),更有甚者热衷于给老人找个儿童做伴,以表现作者臆想出的老人的“童真”,但这不过是拉拢年轻观众的卑劣手段,是一种回避现实的怯懦。

真正的老人电影,是莫莱蒂,基亚韦利,伊斯特伍德(甚至是瓦尔达)最近的作品那样的沉稳从容,正如他们脸颊上的皱纹。

...
bonjour la langue

高临阳拍摄这部长片首作时只有29岁,他并没有如上述大师的丰富阅历,却也不想和他曾经的同盟魏书钧那样倾尽全力地吸引年轻观众。通过青葱计划,他在管虎和梁静夫妇的帮助下完成了《再团圆》,一部珍贵的老人电影。

...

李振华在人生的末尾提出了与妻子聂素珍和他们各自的亡妇/夫和葬的构想,在构想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在与朋友的谈话中逐渐意识到聂的亡夫正是在十年浩劫中害死李的亡妻的罪人,他们的生活受到了波及。

所有的老人电影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死亡的议题,正如李雪健老师在映后所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就在这必然的死亡面前,我们不能再贪图多余的美梦了,人物动作变得滞缓,导演安排了大面积的遮挡,更加限制了空间的延伸,娱乐性被压缩到最低,言语开始锐减。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语速被安置在年轻人身上,缓慢的老人语言只能被压制,而片中穿插的幽默并不是幕间曲,而是老人冰冷的刺痛,当喜剧在不合时宜之下执行时,它就是一把利刃,封紧逃离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李雪健的表演,由于早年的咽喉癌,他的声音并不算得上悦耳,在一般的电影中甚至会破坏掉氛围,但在老人电影里,就成了点睛之笔,一种垂垂暮老的低吟成就了死亡的预示,一首《黄土高坡》更是连接历史,人物的状态始终处于过去,马上又在火车站被拉回,一边是寂寥的黑夜,一边是人潮涌动的白日,他回头看见历史,又要重新上路,这也是大多数老人的人生路径。

...

一般来说,老人角色必然会接受儿女带来的挑战,在一个又一个家庭带来的漩涡里焦头烂额,但本片直接将女儿设置成一个缺口(一张ps合成的全家福),让老人更直接地面对他们自己的人生岔口,是一只失踪的猫咪,是公园舞,也是骨灰盒。

...

如此往复,累积的情绪在夫妇俩对过去的和解后决堤,紧跟聂素珍的眼泪,火葬场烟囱飘出的灰烟落在厨房幻化成油烟,凝结了对死亡的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