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评论,首先向本剧致敬,向历史致敬,将按照剧中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陈述,辅之以历史事实,根据片中剧情和重大历史时间节点来讲述三个部分:主要剧情、晚清覆灭、北洋动荡,阅读需5分钟。

一、主要剧情:

这部剧主要根据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之间的历史,讲述了重要历史人物之间变乱交织的故事,宫斗、守旧、变法、维新、洋务、权谋、私欲、公心、背叛、忠心等等成为该时代主要的代名词。《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不断加深当时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中华民族、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百姓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形成惨烈对比,主要涉及的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重现将这三十年间的战火纷飞的历史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晚清覆灭:

晚清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历史进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作为晚清四大名臣,成为延缓清廷生命的国之柱石,也是洋务运动中主要的地方代表,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到1895年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短短34年时间,客观推动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中的萌芽和发展,同时也为后序不同派别激烈斗争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条件。

...
李鸿章(王冰饰)

1895年甲午海战的失败,割去的台湾和澎湖列岛,还有两亿两白银的赔款让光绪知耻而后勇,启用康梁进行维新运动、维新派大刀阔斧的改革仅仅持续百日就遭遇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在1898年发动的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光绪被软禁十年,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本质上是慈禧、荣禄为代表的守旧派和光绪、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两派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慈禧在政变中的胜利,只是让清廷苟延残喘了近十年,而如果袁世凯带兵包围颐和园并囚禁慈禧,光绪胜利,那么以君主立宪为标志的政体将有极大的希望照进现实,不论实君立宪还是虚君立宪,都将大大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清廷的绵延将成为现实。两派中间人物袁世凯的北洋军成为两派争取的最关键人物,奈何袁世凯出卖光绪,历史在这一刻发生转折。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同年李鸿章逝世,清末新政开始。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的维新变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慈禧的清末新政,细细思考,两次变法的相同点竟然是何等的相似,都是过于激进的好战思想让战局走向失败,都是自我反思、自我图强的表现、都是为了维护清廷最后的统治。两次变法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群体的不同,维新变法是光绪和康梁主导,而新政变法是慈禧和袁世凯主导。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末新政就是维新变法的延续、更替和迭代。那么,如果光绪在戊戌政变中成功,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一定会输,新政也不复存在。这两次变法短短几年的时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新政所施行的预备立宪,本质上就是为延续慈禧个人统治而量身定制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延续,立宪是假,专制是真;民主是假,独裁是真;变法是假,守旧是真;爱民是假,欺民是真,清廷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也就一定会覆灭。

...
签订辛丑条约

...
“世界上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

1908年,在慈禧行将逝世之际,光绪在戊戌政变失败后,迎来了自己第二次亲政机会,奈何自己的孤傲让自己再次失败,戊戌政变差一点的成功,和这一次差一点的成功,卧薪尝胆十年,终究带着满腔抱负饮恨而去。

1912年,末代帝王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从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称帝到末代帝王溥仪退位,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2133年的封建专制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三、北洋动荡

北洋军是出自于李鸿章之手,如果不是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就不会出现袁世凯所操练的新式陆军,要讲述北洋军阀,就不得不提到袁世凯。袁世凯,不得不称为一个大是大非的人,大是就是让清朝和平让权,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大非就是称帝,把圆滑、投机、精明诠释到了极点,先后投奔李鸿章、荣禄、庆亲王奕劻,最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成为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后人评价也莫衷一是。这一部剧,几乎也交代了袁世凯是怎样一步又一步从无名小卒、到新政改革大臣,再到大总统,把剧名亦可改成是袁世凯传。

1913年,袁世凯把政体从责任内阁制变成总统制,议会和内阁完全沦为袁世凯个人的独裁专制的工具。袁世凯在经过宋教仁案,越过法制私自处理赵秉钧,继而爆发二次革命,旋儿趁机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已经独揽大权的袁世凯在控制议会和内阁后,开启了自己的独裁专制,完全背叛辛亥革命。

1913年9月,讨伐袁世凯专制主义的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一盘散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一览无余,专制和共和,在此时变得具体化,至上而下还是至下而上,民主中的专制,专制中的民主,成为孙中山再次深入思考的问题,民族民权民生演变于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到底是民主多一点还是专制多一点成为孙中山思考的问题。

...
孙中山和宋庆龄(马少骅、石佳丽饰)

然而纵观其一生,袁世凯是从清朝走向民国的人,虽然剪了辫子,但皇权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与其说是各种劝其进位的所谓民意,倒不如直接说就是他自己的无限私欲和权欲彻底暴露。袁世凯倒是很善于使用各种手段,把敌人变成家人,把家人变成敌人,袁世凯倒是很爱钱也很舍得用钱,袁世凯用清廷的钱,把清廷的北洋军变成自己的袁家军,用钱换取庆亲王奕劻的信任。

1915年,袁世凯称帝,盛极而衰,北洋走向失控,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杨度为代表的实君立宪派宣告失败,北洋内部开始土崩瓦解,段祺瑞逼宫袁世凯重获总理之位,张勋在徐州准备为清廷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开始了,直到1928年北伐军攻克北京,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洋军阀混战结束。

与此同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序幕已经拉开,但是,一个崭新的政治力量走向舞台中央,星星之火,已然有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