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跨过好几个门槛才能鉴赏「椒麻堂会」。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评价两极(当然目前的豆瓣评分是100%的佳片曲线),但评1分也有人在,甚至知乎的回答也有非常讨厌此片者。
观影者若不满足下面的条件,是无法充分get到本片的亮点:
1. 能接受舞台剧,以及某些电影使用舞台剧的表现形式(狗镇etc);
2.能够从符号化的道具,人物,在很短时间内提取出大量关于时间线/譬喻/象征的信息
能够从前后情节上找到呼应的联系点
3.能够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模式
4.听得懂四川话
5.具有足够的共情能力,因为人物台词性格非常内敛,非常「收」
6.脑袋没被腌成粉红色,不能一看到WG自然灾害就应激。

我对本片的评价是:形式上极尽创新,美术表现了很高的水准,画面兼具中国川渝的特色,也具有油画般的平衡感,虽是幕剧却利用各种巧思创造景深,很多细节让超现实又无比现实,这是艺术。内容上用川渝地区极限的的幽默感和松弛感,来消解历史和生死极限的沉重感,高度凝练的文学化文本,各种细节上象征譬喻点满,而且屡屡是四两拨千斤,让人震撼无比。
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包括:
1.福娃第一次饮酒飘飘欲仙串出剧团被空袭,欢乐和战争的极端反差感
2.一面墙上的标语换来换去,就是战线移了,变了天,第一排的小板凳被拿走,是权力的让渡,麻儿到此也彻底坐了冷板凳,驼叔同步消失,旧的秩序不复存在
3 「祖师爷」人格化,李洪基像被牛头马面渡走那一刻,旧神被新「神」取代了,四人站在版画前的画面和前面拜祭的画面互文,而批斗时又透出隐约的东方红bgm。
4..麻儿投共,福新一边打哈欠一边想起了麻儿曾经教过他不能当叛徒(人物的意识流用很自然的方式表达),很不屑
5.枪口对准云朵上左右闪躲的人,一个轻飘飘的譬喻来写翻云覆雨的局势,阿黑去北京没找到真理,却看见了马司令被斗死,从而学会了左右闪躲没有被枪口击中
6.墙上画着红润的婴儿,斗志昂扬的小学生,疯狂的青年,一方面是阿黑这代人的时间线和社会精神状态,一方面有点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味道,具体不敢细讲
7.烧纸祭酒,老邱就有了酒食钱,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生死互文的浪漫。
8.没有坏人,充满了川渝市井的人情味,坏的是时代而不是人

最后,幽默的地狱笑话比比皆是,驼儿的「你死了我们可开心了」到牛头马面不敢在炼钢时代骑三轮车怕车被熔,到大量牛头马面们在武斗现场等着提升kpi。还有些好玩的点不懂四川话光看字幕get不到,比如麻儿说局势如麻将一通洗牌,蒋把川军将领当生猪涮(笑死我了),字幕翻译不出。

本片配裁缝铺乐队的「驾鹤西去」共同享用,后劲更大。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爱和黑暗的故事」中的一段做结语:
那么请坐下,亲爱的死者,跟我说说以前你们从未向我说起的东西,我也会讲述以前不敢向你们讲述的东西。之后,我将把你们介绍给我的夫人和孩子,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了解你们。而后你们结束来访,将会离去。你们不会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只是要常来看看,坐上一会儿,而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