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三十年代的好莱坞来说,银幕外的疯狂造就了银幕内的成功,好莱坞为观众提供的,本质上是一个梦想,不仅仅是一个供所有人窥视上流社会的窗口,更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这个社会的通道。它生产梦想,也吞噬梦想,疯狂的派对和伟大的电影是它的一体两面,无法分割。

这部影片有着长达三个小时的奇观,其间充斥着脏话,毒品,酗酒,呕吐等等,整部影片的观感也像是影片中的那场盛大的派对,浮华,喧嚣且放纵。

今年突然迎来了关于电影的电影的井喷,每一部影片都被形容为“寄给电影的情书”。在急着把这封情书寄给电影前时,我想在电影前增加一个前缀,好莱坞。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影片是完全关于好莱坞的,最后的混剪也很难说是对电影史的回顾,而更像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回顾。

除了高强度地引用《雨中曲》等影片,本片似乎下定了决心要做一本可视化的好莱坞影史教科书,用数个片段囊括了好莱坞的诸多类型元素。内莉斗蛇的片段是对恐怖片的引用,脖子上挂着蛇的内莉像是从丧尸片中跑出来的。最后的黑帮段落是对黑色电影的引用,隧道段落则指向B级片和剥削电影。

同时,影片可以说是毫不遮掩地展示了早期电影制作过程中,制片厂对从业人员的剥削。为了当背景板必须豁出命的群众演员,由女性导演拍摄性化女性的角色。在片场,每个人都是疯狂的,但有些人疯狂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有些人疯狂是为了让自己能继续住在豪宅里,换一任又一任的妻子。以日落之吻这个片段为例,腰缠万贯的明星们站在山顶上,背景中的群众演员在互相厮杀,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却只是起着在远景处制造战争气氛的作用,而山顶上的明星只需要在喝醉后演一场吻戏,就可以收获影片带来的几乎所有金钱和名望。他们可以宿醉,可以OD,他们不在乎电影的内容,但只要有人愿意将他们放上银幕,他们永远可以继续这场名利场的游戏。

影片除了极力展示好莱坞内部腐败堕落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极力膜拜电影制作的过程,并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塑造成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的一体两面。

无声电影的片场活像马戏团,本质上是大象派对的一种延伸,所以在大象派对上最出众的内莉被选中,并且在电影这个派对中表现出色。派对和无声电影片场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吵闹,既然没有录音,导演可以在画外大喊大叫,两部类型迥异的电影可以在片场相邻拍摄,互不干扰,他们就像马戏团中的一个个小舞台。而这个马戏团的主舞台,就是由杰克出演的中世纪史诗片,上百群众演员扮演士兵同样带来了一场叫做战争的派对,和所有其他派对一样吵闹,疯狂。影片前半段的高潮就在这段马戏团的平行剪辑结束时,小舞台和大舞台同时发现了电影的奥秘,即表演和摄影。而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使这场吵闹的派对戛然而止。这时好莱坞电影的一体两面随之改变,电影外的派对被欧式的宴会替代,片场也从露天马戏团搬进了安静的摄影棚,因此为派对而生的内莉和杰克在安静的片场感到无所适从,内莉变得不会表演了,杰克念台词的方式令人发笑。

但如果电影是一群平庸低俗的人靠着剥削他人的劳动甚至生命制作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仍然要爱这样的电影?影片所展示的这些电影幕后肮脏的东西,究竟和电影之美有什么关系?

或许影片想宣称的是,人类发明和拍摄电影就像是发现和开采黄金,这种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因为整部影片就像是对加州淘金热的重演,只不过这次,金子变成了电影,而《爵士歌手》开启的时代,也正被称为好莱坞“黄金”时代。对于二三十年代的好莱坞来说,银幕外的疯狂造就了银幕内的成功,好莱坞为观众提供的,本质上是一个梦想,不仅仅是一个供所有人窥视上流社会的窗口,更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这个社会的通道。它生产梦想,也吞噬梦想,疯狂的派对和伟大的电影是它的一体两面,无法分割。

支撑着这些浮华糜烂的梦想的,是电影。但我认为本片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影片呈现出来的痴迷,更多的是对这套工业体系,对好莱坞制片体系的痴迷,相信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只要好莱坞还掌握着那个讲故事的能力,它就可以一直拍下去,继续为人们提供梦想。影片执着于展现电影片场,并用十分眩晕的长镜头带领观众穿梭其中,此外还多次展现了摄影机和胶片等元素,并把摄影机镜头,小号,车轮等串在一起,带来了以圆形衔接的,目不暇接的剪辑。这些展现,我认为更是显示出一种对好莱坞电影的崇拜,认为它有无穷的魔力,能天然地吸引所有人。且从影片展开的视角来看,这种崇拜是来自于电影工业内部的,是对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方式的歌颂。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更像是给好莱坞电影工业从业人员的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相信好莱坞的魔力和造梦能力会一直持续下去。

但在当下,受到流媒体,网剧,短视频,游戏等其他媒介的冲击,这种毫不怀疑的魔力在逐渐减弱。技术的空前发展让摄影机变得十分普及,任何人都可以拍自己想拍的东西,独立电影,小成本制作变得易行。甚至更进一步地说,AI尤其是生成模型的发展,也让计算机图形学突飞猛进,说不定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只需编写剧本,调试模型就可以生成自己想要的场景和人物。而这部影片还在大谈特谈的这种从好莱坞电影工业出发的电影崇拜,是否已经不适合当下的语境也不符合电影的未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