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在想,中国文化的本质精神可能就是“回家”。虽然电影讨论了很多内容,比如政治统治啦、找到自我啦,但是最永恒不变的就是得回家。

这种特点可以从文化基因上面找到解释。中华文明的主体部分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守住家门口那片地,要不然就没饭吃。姬昌(后称周文王,李雪健饰)第一个镜头就是在田地里检验小麦收成。而全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姬发(后称周武王)在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终于还是越过崇山峻岭抵达故乡的土地,拿着玉环回到父亲身边去。

所以周朝基因里就是农耕文明,故乡就是祖祖辈辈种小麦的地方。

但是商朝可能不是。是不是我不知道,至少电影里能看到的商朝的谋生方式,只有诸侯进贡和对外扩张两种,这种外向型文明模式已经有点类似欧洲了。但后来周取代商,从各个方面重塑了中国文化基因。

比中原地区再往西的内陆,文明类型过渡变成游牧文明,逐水草而居、四海为家,不太重视家乡的概念。再往西就到了欧洲,海洋文明、商业起家,家乡概念也比较淡漠。

游牧地区四海为家不是因为喜欢流浪,而是因为安定不下来。降水量是一项硬指标,只有年降水量>400 毫米的地区才能获得稳定的收成,否则只能长草不能长作物;

而如果水热条件过于优越,就会跟崔老师讲的非洲穷兄弟一样。赤道附近的非洲国家盛产一种可以油炸当作主食的芭蕉,走到哪都能摘一大把,不需要农民付出辛勤劳动。所以这些国家的人就很清澈愚蠢,也不会想家。因为资源太丰富的地方不需要绞尽脑汁争夺生存资源,不需要发展出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也不会诞生《孙子兵法》。

总之,乡土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种很凑巧的资源环境。资源太多会造成乐不思蜀,资源太少就无可留恋。简单说就是,自己家里得有点外面没有的东西。既不能外面太多了,导致你不用回家就啥都能干,也不能家里啥都没有,导致你即使回家也没饭吃。

...

不过客观评价《封神》总体并不完美,7分上下。妲己长相比较诡异(但袁泉很美)。元始天尊们每个人背后带一个彩虹圆环那段两毛钱特效太搞笑了,整的跟欧洲中世纪宗教画一样。申公豹也非常愚蠢,他最后动用那两个石狮子一样的玩意一点用没有,速度估计还没有他本人快。

还有一个我比较困惑的桥段,是朝歌的广场上一堆人带着三星堆青铜面具。问题是三星堆是四川独立发源的,按理说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没有产生过交流,不知道为什么商朝人也有这玩意。如果哪位朋友知道请多指教????

最后还有一个小感受,就是分清好人坏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我小时候搞不明白,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也搞不明白,估计以后更搞不明白,可能小时候反而比现在好点儿。

我如果是那几个质子肯定崩溃了,两边的人都说自己是好人,对方是十恶不赦的混蛋,把我夹在中间,逼着我做选择,然后这个选择一旦做出就没有退路了,就有人要死在我手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