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转载 作者:杨树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可算是全书的高潮。贾宝玉“第一次”过生日,怡红院群芳荟萃,空气中洋溢着欢乐的味道。

然后就死了个贾敬……接着是插进来的尤二姐、三姐故事——就像是一大篇广告,虽然香艳,却也不堪之极;到了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属于某种回光返照,大观园的主流是继续滑向混乱,标志性事件包括司棋私会潘右安、来旺儿子强配彩霞……

紧跟着就是绣春囊事件了。它直接引发了抄检大观园,似乎所有人都受到了事件的影响——但不管怎样大家还是勉强过了个中秋,为的是不辜负凸碧堂山顶的月光……回过头接着办正事,比如处理司琪、晴雯、芳官她们。

此后,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可能只剩下一篇“姽嫿词”和“芙蓉诔”了。以下章节是否为曹雪芹原笔虽然存疑,但它与前文的衔接倒还圆满:薛蟠摊上了河东狮,贾迎春招来了中山狼……山雨欲来,每个人都在等风,剩下的好像都是下坡路了。

这样的文章该怎么往下接续呢?前面仿佛是一场盛宴——至少也是在筹备盛宴,宾客如云、莺歌燕舞,台上与台下都充满了激情。然后就是“楼塌了”,所有人都在仓皇出逃,曾经欢乐的歌舞场瞬间变成了瓦砾堆,一片鬼哭狼嚎、鸡飞狗跳……

后来、再后来……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莫名遗失的半部书稿随成为天下读书人共同的遗憾。

但我一直怀疑那后半部书稿真是在借阅中迷失的吗?或者,没有人真的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又或者作者勉强成稿后自己都没有勇气去面对,遂弃之不顾。

...

每个《红楼梦》的阅读者都要面对故事“下半场”的问题——在半部《红楼梦》面前,我们仿佛都成了强迫症患者。但早在100年前,俞平伯就说所有的《红楼梦》续写都是不自量力、狗尾续貂,并断言此路不通。

至少从胡适开始,高鹗补作后四十回一事,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而程甲本的序和程乙本的引言,都只承认程高的工作只是对搜罗到的原文进行编辑加工,并没有续作的说法。

跟高鹗对后四十回的实际贡献比起来,我们更关心这后半部书的成色本身。表示满意甚至完全满意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批评乃至激烈批评者已经占据上风。

周汝昌、刘心武算是后者的代表,他们每谈及后四十回书,必称“伪续”而后快。除去被人无端扰动过的文字,曹雪芹的真正原笔我们可能一个字也动不了。高鹗续书不完美,87版“红楼梦”也不够好,“李少红版”毛病好像更多——本质上,所有基于《红楼梦》的演绎都无法让我们满意。

但在最初的阅读体验中,我根本就没有觉得八十回——或者七十八回之后的文章立即变差了。只是继续读下去,慢慢才发现了续书的诸多毛病——加上别人的影响,曾一度也觉得续书的情节、文字几乎一无是处;而如今,我觉得续书肯定不完美,但也绝非一无是处。这是我的疑问之一。

同样的疑问还有:作为大《红楼梦》“后续”的电视剧“87版”真像你们说的那样经典吗?明明就是一群乡下孩子,拼命在模仿贵族的样子……他们不是五官不精致,主要还是骨子里的土气!演的痕迹又太明显——莫名的小话、小动作,大部分人扭扭捏捏、矫揉造作、不说强说、不笑强笑;几乎每个人都被戏压着,使着劲背台词,明显没有能力驾驭书中人物。

剧中特写镜头泛滥:一朵花、一个帘子……似乎连导演都觉得这一切都真的很厉害呢!《红楼梦》肯定当得起我们的跪拜,但在演绎某个具体人物时,你应该就是他本人,而不是继续跪拜,然后再极力去模仿他。

但“87版”无疑让《红楼梦》圈粉无数。这可能就代表了我们今天对《红楼梦》的理解水平,也算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续写的《红楼梦》吧!

但是一部完整的《红楼梦》本身可能比续书的质量更重要。如果只是半部书稿,《红楼梦》真的会让人如此关注吗?《红楼梦》能有今天的地位,跟通行的后四十回有多大关系?

如果关系重大,我们就必须设法解决它。我们假定曹雪芹的原笔至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结束,如果再写三回书至八十一回,取其九九之数,从形式上全书大体也算圆满了。用三回书为全书收尾当然是太仓促了——好处是,我们只需要忍受“伪续”很短时间,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故事。

我们还可以将高鹗的后四十回书删减成二十八回,在保留“伪续”主要框架及情节的基础上,去除那些明显不得体、不顺畅,以及那些明显是在卖弄的内容。那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续本吗?

或者,把后四十回当作材料深度加工,大刀阔斧缩减成三回。它一定比我们目前见到的高鹗“伪续”更糟糕吗?

刘心武认为自己可以提供一个更有价值的续本。“红楼梦”是公共平台,只要喜欢,每个人都可以随心赏玩。我们也都相信,刘心武是真心热爱《红楼梦》,他关于秦可卿等人物的原型研究也启发了很多人……

学习、研究是一回事,续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原作的“改造”。语言的隔膜乃至低劣还只是表面问题,刘心武续书中急于呈现的主要是他的研究成果——就算它更符合原意,离开小说太久的刘心武的文学才华在续书中似乎已经荡然无存。

好的文章难在意蕴,不在字词——大庭广众之下,刘心武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伤害《红楼梦》的事情。秦可卿和妙玉在整个刘心武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续书中,为救宝玉,妙玉几乎成了一个心思缜密的爆破专家……就算这是曹雪芹为妙玉设定的结局,其叙述方式也令人极度不适。

刘心武应该得到我们的尊敬,但他的努力似乎再次验证了续书的此路不通。真正热爱文字的人也许更喜欢这种感觉:有一个东西就在我们面前,但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跟他并肩而行……就像一个绝世剑客,我们能做的只是膜拜,而非打败。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果。蠢物、情僧、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高鹗、程伟元、众多的续书作者,乃至每一个读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视角,我们一起创造了《红楼梦》——但曹雪芹则是我们共同的彼岸。

《红楼梦》是写实的作品,如果续书人没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即便绝顶聪明也不能胜任补续工作。

“刘续”的贡献是努力照应前文,并严格根据曹雪芹的设定安排人物的结局。这当然是对曹雪芹的尊重,但也严重束缚了他自己的“创作”。就像是编筐子,坚持每根经纬线都要收纳在筐口上,虽然看起来很规整,但肯定是太匠气了。

毕竟时过境迁,才情又不可能与原作者相提并论,你执意动笔的行为无论如何都显得鲁莽了……当开始续写的时候,你之前的谦卑、你对原著的倾情赞誉就全像是假的了——就像是一个乡野少年,因为机缘巧合见到了嫦娥仙子,你该做的就是远远地欣赏,现在你却直接上手了。

高鹗续书可能尚有百分之八十可取之处,刘心武只有百分之二十可取,只是这两者之间属于牛头马嘴而已。而高鹗之外,续写《红楼梦》者远不止一家,刘心武的续书并没有增加什么……七年之功,呕心沥血,但这件事仅仅对刘心武自己有意义。

假作真时真亦假——高鹗“伪续”自然是一根狗尾,刘心武的“伪续”更像是一根塑料绳子。高鹗跟曹雪芹差多远,刘心武跟高鹗就差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