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想了好久一直没办法提笔去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因为有点难,专业性太强,立意高远。我俗人一个,也就只能通过N刷的形式记录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大家讨论一下罢了。以下内容涉及多篇幅剧透,但电影已经上映十几天,相信大家不会介意吧,介意就先去看再来讨论吧。

我先说一下这部电影的两个线索,一个剧情线索,也就是炸山清方工程方案的多次确认和推翻,我印象里是五立四推,这种变幻莫测正好印证了小洪一开始跟精密探测队队长吵架时说的山体内部每两小时发生一次变化,内部像旋转餐厅一样的说法,不愧是小靳口中的天才洪!另外一个线索就是水仙花和平安扣,这两个物件分别代表小洪的父亲和母亲,是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贯穿剧本的感情线索,亦是父母给小洪爱的寄托。感恩最后一刻平安扣与山风有感应,托住了纵身一跃的小洪,水仙花经历了山崩地裂也依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正是印证了爱的力量之伟大。

剧情一开始是十分专业的隧道爆破和引水救灾场面,各种技术参数灌输到耳朵里,就觉得虽听不懂但很专业严谨,基建人真的不是盖的。剧情非常惊险刺激,没想到开局几分钟就这么高能,通过一次透水事故就顺利引出了电影的两条主线,一个是透水事故背后隐藏的巨大山体滑坡灾难隐患,另一个就是小洪对水的恐惧引出了他对母亲亡故的痛以及对父亲遗憾缺席的伤。

等到陈数出场,我不由得赞叹,真的好稳啊,不亏是大青衣好演员。她一句最后一公里拖不起了,简明概括了隧道工程现在处于最关键的阶段,也就是很快就可以通车剪彩庆贺了,更可见大家后来听到不得不炸隧道的方案时,现场所有人得有多心痛,真的就像是何工说的,孩子养了10年,马上就要长大了,却要活活把它掐死,这种感受也许只有基建人能懂吧,因为人生不过几个十年,可以拼搏的10年是自己的,下一个10年,或许自己已经拼不动了。

来到小洪独自开车去云荡峰,这段拍摄让人感觉心旷神怡,BGM一起来,俨然一幅登山考察纪录片的感觉,小洪在万丈深渊独自下坠,在我们看来如此惊险,但却是他们基建人的日常,尤其是发生塌方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绳索都要崩断了,实在太凶险了,后来小洪飞速驱车赶往河贡洞这段也是真实感max,非常酷!

接着老洪和小靳遭遇塌方,黄志忠演的老洪真的厉害了,把老一辈那种顽固但又略微有点开化,经验老道不服输的特征表达得惟妙惟肖。在地陷坑里指挥小靳,指挥众人离开,还要监督救援人员工作。年轻人让他离开,他认为大家是在嫌他碍事,这点恰恰表明了他内心作为老一代铁道兵,已经与时代逐渐脱节,退休了就感觉自己没用了那种难过的心情。在最后的日记里他也提到过,现在都是高科技,用不上他们了,谈到这儿让我又不由地想到老洪下定决心赴死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今天是我退休后最高兴的一天,我这个老兵,还能派上点用场!”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老一辈的铁道兵精神,就是这种不怕死敢牺牲的硬核精神吧!

再就是焦焦演的物探技术员,真的是蛮接地气的,感情也很真挚,尤其是最后在山洞里跟孩子们那一段刻画,非常能引起观众的共情,最后跟小洪的诀别电话里她说道:“洪翼舟,如果我们还能再见面的话,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就瞬间破防的感觉,最后的时刻,爱人生死未卜,我只想你活着,我们还能在一起!

这部电影讲述的人物群像,除了几位主角,还有很多让人动容的角色,比如隧道总工程师何工,一生都奉献给了工程基建,自己的髌骨还在最后一次隧道修建中摔碎了;比如工头周明,虽然因为救援已经身负重伤,但仍然愿意认同炸隧道的方案,只为了救人于危难,当看到他因为受伤不便脱手套跟丁总握手时,丁总给予的拥抱,非常鼓舞人心;再比如乔振宇演的消防人员,舍己为人死的太壮烈了,N刷都不敢看那个场面,还有最后实施炸牛冠山方案时候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小伙子,以血肉之躯撞击山体的那一刻,观众真真地感受到了那份疼!

电影还为我们展现了许多铁道和基建领域鲜为人知的科普知识,比如老洪在山洞利用羽毛测风向,利用石头落地的时间来测距离,最牢固的布林结绳索系法,所谓炸山清方的科学原理,山洞里的涡流、石膏晶花等地理结构,地下河如果测到有溶腔可以用来换气,小洪使用的全国地质家协会系统来勘测岩石结构变化,老洪砸玻璃时候画的标识防止车内人靠近以免划伤等等,都十分涨知识。当然有一个特别必要的知识点就是系安全带的重要性,在电影里小洪虽然开车飞快,但一直系着安全带,所以即便是车辆扎进水里侧翻,人也不至于被甩出去,而乔振宇演的消防员就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当然客观原因他当时也来不及系安全带,但如果他有安全带或者别的遮挡物,也不至于会牺牲,所以真的提醒所有人,上车必须系安全带,因为谁也不知道哪里会出现安全隐患!

我们再来谈论一下朱一龙和黄志忠演的父子情。两个人都属于那种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爱在心口难开,不知道也不愿意去沟通表达的状态。父子俩在山洞里碰到的时候就很好地解释了俩人的相处状态,真的就是都为对方着想,但嘴里永远不说出来,比如老洪在看到儿子从洞顶一点点爬过来救自己的时候,嘴里不停夸着好,好,可是孩子过来了之后,虽然也心疼孩子赶紧托住儿子的头,看到伤势也着急,但听到外面塌方的消息就又立马指责他为什么不去隧道救援;在儿子放弃探路的时候,父亲也非常自豪地说儿子登山和游泳都是他教的,都很棒什么的,但一看到儿子退缩了就直接软蛋怂包这种词招呼,妥妥的严父式棍棒教育。而小洪呢,对父亲毫无疑问是关心的,也是极度信任的,比如跟小靳打电话时就说父亲是个老铁道兵,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有办法自救,比如在最后关头,自己再怎么努力都过不去那个难关,小洪对父亲说,爸,我们可能过不去了,那种作为儿子的无力感以及对父亲深深的依赖信任感,十分到位,当然这些完完全全不能定性小洪是弱小的,相反,他很强大,他第一时间接到老爸掉进地陷坑时的果敢判断,直接冲往河贡洞救援,还有他在看到大家没办法往牛冠山送炸药时候毅然决然主动请缨的举动,都说明了他是个铁血硬汉子,只是,仅是在父亲面前,他是个孩子,那种来自儿子对父亲的,从心底里的信任和崇拜,这种复杂的感情很难诠释,但他们做到了,这种中国式父子我觉得十分能引起共鸣,让人几度落泪!

当然,艺术作品本身会有很多地方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因为艺术虽然取源于生活,但往往高于生活,这或许可以解释有些人非要说小洪跳崖抓住飞机很假,非要说老洪能爬上去帮助小洪很难,非要说攀岩飞跃实难做到等等。

不得不承认《峰爆》是一部有瑕疵的作品,但绝对瑕不掩瑜,这部作品的诚意足以掩盖本身艺术性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小问题,我为什么说它有足够的诚意呢?首先这是一部献礼片,电影是在传递一些中国人内核的东西给我们自己看,是一些我们与生俱来就具备却不以为然的品质,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很多国人惯会崇洋媚外,缺少基本的文化自信,总以为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其实我们自己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有太多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了,就像晚清大学者辜鸿铭先生提到的,中国人本质上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骨子里的“仁礼”色彩浓厚,在面对灾难时,我敢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做到像中国一样团结起来,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中国人的行动也已经说明了一切,中国人的精神,就如丁总在电影里说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诺亚方舟,而是动天撼地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另外这部电影的诚意还在于对基建人这个群体的人文关怀方面,说实在的,你不拍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知道中国速度中国基建很牛,但都不知道基建人的前身是铁道兵,他们集体转业后变成了现在的中铁基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铸成的,我们熟知的火神山,雷神山还有小汤山都是中铁建的手笔,就连电影里面的隧道和县城,也是基建人实景搭建的!看到电影末尾介绍成昆铁路工程建设难度之大,堪称一公里一忠魂,不得不油生敬意!

最后,感谢峰爆的匠心制作,让我认识到中国基建人这个群体,也给中国的文化自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