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的夜晚,抱着自虐的心态打开这部电影,本期望着在疲惫中堕入昏沉,却被各种“反常”的呈现拖拽着逐渐清醒,在少年最后转身的微笑中幡然醒悟,翻到片头,原来伏笔在第一帧画面出现之前便已埋下。

我不觉得少年是“恋母”的,至少不符合那位奥地利种族主义厌女老白男提出的什么情结概念。他的二次(或许)弑父并非出于对母亲的性欲,而是爱,希望母亲过得开心,仅此而已。他听得懂母亲的求助,用极为周密的手段完成了复仇。而西装革履的胖胖以其和蔼、温和甚至有些笨拙的形象,成为一个新概念的父亲,其身份并非由血缘决定,而是由妻、子的认可赋予。

喜欢女人和胖胖在荒原上跳舞的场景。胖胖不再孤单,他的眼泪是对刻板男性气质温和的挑战。喜欢大伯在草地上用缝着情人名姓的汗巾进行一些温柔幻想和自慰的场景。喜欢大伯死前一晚,漂洗牛皮时,手上的伤口溶解在水中的血液。喜欢女人弹钢琴,心疼她的眼神和颤抖,那种自卑和敏感,写在太多的女人身上。喜欢导演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缜密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