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说去看一部意大利主旋律电影,《明天还有梦》(There's Still Tomorrow)。

不久前参与一个podcast节目时,有位朋友正好提到过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它讲什么,但知道它大概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於是我说,女性主义也成主旋律了?

看完之后,尚未起身离场,我赶紧向她表达认同:太主旋律了。

女主角经歷过男权压迫带来的所有苦难、挣扎之后,她选择勇敢地跑出丈夫的辖地(家庭),去参加意大利在二战后的第一次投票,那也是意大利第一次给予女性投票权。电影有一些欧美讽刺小说的影子,对人物描写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不管人物身处上流抑或基层。然而,直到最后,电影却忽然换上另一种非常「正能量」的表达手法,去表达一些几乎命题式作文一样的观点:民主赋予女性力量、投票就是对父权最好的抗爭。

在人类歷史上,对於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女性投票权都理所当然具有重大歷史意义。但女主角从逆来顺受到坚定勇敢的转变,电影採用了极为简化的方式处理。最后那一场戏的力量实在不足以承接住前面对男权的描写和讽刺,整部电影对民主、女权的歌颂就因而略显幼稚。事实上,只要换一个主题,这部意大利主旋律电影和中国主旋律电影並没什么分別:一个女性在封建旧社会受尽欺压,新中国成立促成她政治觉悟飞越式进步,申请入党,最终成为了革命女性。

有意思的是,有一场丈夫殴打女主角的戏,和最后那场女主角投完票后抬头直面丈夫的戏,负能量与正能量,居然都用了歌舞这种虚幻的方式去演绎,像极了中国样板戏。「明天还有梦」,一切都是梦。我以为,在女主角请求下,美国军人去炸了她未来亲家所经营的咖啡馆,也应该是一场浪漫的梦,但之后剧情的发展却又似乎证明那並不是一场梦,亲家失去了咖啡馆失去了一切,而女主角丈夫也正因此退掉了女儿婚事。

这不应该视作女性电影的典范,否则,就好像女性电影只能作这种简单的表达(《Barbie》亦如是)。我甚至以为,那种简化的正能量表达手法,恰恰就很男性一一大是大非胜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