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像式的兄弟

贾马尔与萨利姆是镜像式的人物,他们出发点相同,但选择了相反的价值观,一个坚守善的信念,一个转而拥抱恶的信条,从而走上了截然不同又互相呼应的人生道路。

聪明与恶相伴,笨拙与善同行。以此来形容两兄弟的气质秉性再恰当不过,贾马尔小时候崇拜阿米达,萨利姆却把贾马尔关在厕所里不让他去要签名,逼得贾马尔跳下粪坑,虽因祸得福要到了明星的签名,但是却被哥哥转手卖出。这虽然是一桩童年趣事,但从中亦可看出兄弟二人的不同秉性与追求,贾马尔为了阿米达(心中的美好)可以忍受全身的恶臭,将手中的签名(信仰的象征)高高举起,欢呼雀跃,简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好莱坞式直观读本,表明了他在恶的世界里坚守着善的信念;反观萨利姆,他转手就把签名卖掉,“有人出了个高价,我就把它卖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可以为了金钱出卖良心的人,他的眼里只有强弱,而没有善恶,他拥抱的是恶的信条;

哥哥萨利姆是极聪明的人,他的聪明有很多表现,其一是当他与贾马尔一同进入马曼的组织后,他便机灵地看清了这个“慈善组织”的性质,并且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帮助兄弟要到多份的钱——让拉蒂卡抱着孩子行乞,拉蒂卡拒绝时,他还利用她善良的弱点,逼迫她听从自己的命令,此时的贾马尔可是还在幻想着依靠马曼改变命运呢;其二是后来马曼要害贾马尔时,他随机应变就想出了逃跑策略,而且还不忘在逃跑之前小施诡计让弟弟讹诈马曼50卢比,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小孩的心智与胆魄;他的聪明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不再一一列举,他最大的聪明在于,他深知善是生存的累赘,良心是强者的弃物,所以他一开始就拒绝第三个火枪手——拉蒂卡的加入,而且在本来能够救拉蒂卡的时候,毅然选择放手,因为他早就看清了世界弱肉强食的真相,选择了易于生存的恶的道路。他的最终结果是成为这个恶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杀掉马曼,然后替代他。

贾马尔则一直坚守着善的信念,他带着善的包袱,却是寸步难行。他根本没有能力去保护心爱的东西,他相信马曼会改变他的生活,如若不是哥哥萨利姆,他早已成为街头盲丐;他心心念念着拉蒂卡,但是没有萨利姆的枪,他决不能从马曼的手里救出拉蒂卡,事实上,他也并没有救出拉蒂卡,因为她转眼就落入了第二个马曼——萨利姆的手中;再后来,两兄弟分开,失去了萨利姆的帮助之后,贾马尔就永远与拉蒂卡分开了,与拉蒂卡再次见面也是通过萨利姆实现的,他在电话公司搜拉蒂卡,有两万多个搜索结果,无奈去搜熟悉的哥哥,结果只有十几个,通过萨利姆,他才得以与拉蒂卡重新相见。从中不难看出,萨利姆所代表的恶的一方始终占有着拉蒂卡——贾马尔心爱的东西(美好的象征)。恶的萨利姆一直是力量、能力的源泉,而贾马尔明显是无能的化身,在贾马尔与拉蒂卡之间,始终横亘着萨利姆所代表的恶势力。萨利姆始终支配着贾马尔与拉蒂卡的分分合合,萨利姆的放手,让贾马尔与拉蒂卡分开;萨利姆的枪,让贾马尔与拉蒂卡团聚;萨利姆投靠贾维德,两人再次分开;萨利姆以为兄弟要和解,两人又团聚;萨利姆发现“still?”,两人就再次分开;最后萨利姆迷途知返(哥哥发现弟弟这是要宁死不屈了,干脆放手成全吧),就有了最后二人的团圆。(为啥写完感觉跟三角恋一样?萨利姆好像是想跟弟弟过二人世界,所以一直阻挠贾马尔与拉蒂卡结合,想想他开始拒绝拉蒂卡加入,还有台词“忘了她吧”“still?”啧啧,发现新世界啊bushi)

言归正传,抛开故事层面,就是在影像层面,贾马尔与拉蒂卡的之间也有着隔阂与界限,贾马尔对拉蒂卡的“观看”总是隔着障碍物,他们之间总是有一道“栅栏”,最为明显的就是贾马尔跟踪萨利姆到贾维德宅邸找到拉蒂卡的时候,他终于看到拉蒂卡,但是是在栅栏门后,镜头在此长久停留,其意不明自见;之后贾马尔以洗碗工身份到屋内,在即将与拉蒂卡相遇(同框)的时候,有很明显的一段越过玻璃的画面,最后两人分别的时候,中间亦是隔了一道玻璃门;除此之外,电影频繁闪回的那个贾马尔脑中的最美的拉蒂卡画面,障碍物也是存在的,虽然很小,但细心还是能看出来;贾马尔与拉蒂卡始终是隔着障碍的相望,在影像的层面上,他们之间就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
栅栏后的观望

...
越过栅栏的相见(点击观看Gif)
...
回到栅栏后

...
贾马尔眼中最美的拉蒂卡,但是右边有障碍物,说明这还是隔着“栅栏”的观望

所以说贾马尔其实永远没有能力接近拉蒂卡,他所作的努力——每天五点半在维多利亚车站等待他的妙女郎,何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但这也是唯一的办法,恶的世界里,善恶是无法对话的,善若想取得主导权,就只能去感化,去等待恶的回头,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无为”方式将善的逻辑传布出去,看似愚蠢,实则是真正有效的方法,就跟《让子弹飞》里一样,拿枪逼着人们站起来和拿枪逼着人们跪下实际上并没有区别,最终胜利的都是恶的逻辑——弱肉强食的强权逻辑,所以说,善能做的真的就只有等待与沉默,妄想用恶的逻辑去战胜恶才是真正的愚蠢!电影最后的大团圆就是“恶的回头”——萨利姆迷途知返的结果,至于贾马尔答题时的欧气,这明显是追求“受到的伤害终将成为你丰满的羽翼”的效果,每道题都贯穿在贾马尔的成长经历中,电影最后也告诉我们了,这是“written”的。

在电影塑造的世界里,能力是与恶挂钩的,哥哥萨利姆一直是贾马尔得以与拉蒂卡相见的必经之路,离开恶的萨利姆,善的贾马尔便无法接近“心中的美好”;而萨利姆自己也明白,一旦有了善的顾虑,便会成为无能的受害者、平庸者。其实,萨利姆也没有做到绝对的恶,他也有善的一面,只不过他的善是非常有限的,仅仅限于弟弟贾马尔一人,甚至容不下“第三个火枪手”,他的内心其实承受着无比痛苦的煎熬,恶的信条让他良心难安,转以寻求莫须有的神的宽恕,他妄图以对弟弟的善来来给自己的恶寻找依据,但是他的聪明又让他明白对弟弟的善是他最大的弱点,在两人不断地伤害—远离—靠近的循环中,萨利姆看到兄弟二人注定会成为决然相反的两面,这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矛盾, 对他而言,挽回良心之时,便是死亡到来之日,所以在放走了拉蒂卡之后,他便放弃挣扎,从容赴死,以一个华丽到近乎做秀的死亡仪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哥哥萨利姆,就是坚守善的贾马尔,这条定律也同样奏效。在他没有工作能力的儿童、少年时代,他也是靠着恶的勾当苟活着。火车上的偷窃,对游客的欺骗……这些也是恶的行径,只不过调皮捣蛋的可爱顽童形象和滑稽搞笑的喜剧情景消解了这些恶的严重性,博得了观众的宽容与同情,然而事实却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你想看真实的印度?这下你看到了。”

所以整部电影,在兄弟二人艰难的生存故事背后,是两兄弟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虽然互相扶持,在混乱的社会里同甘共苦,一起长大成人,但是每次对贾马尔造成直接伤害的,都是他的哥哥萨利姆。是萨利姆将贾马尔辛苦要来的签名转手卖掉;也是萨利姆放手将贾马尔最珍视的人——拉蒂卡抛弃,后来虽然帮助解救,但他也是当着贾马尔的面直接侵害拉蒂卡的人,是他从贾马尔身边带走了拉蒂卡,并在拉蒂卡出逃的时候将其追回,拉蒂卡的脸颊上永久的疤痕也是拜萨利姆所赐。在故事结局,一边是一直坚守着善的贾马尔终于获得回报,成为百万富翁;一边是猛回头的萨利姆牺牲自己成全弟弟,死于自己亲手种下的恶之花;“god is great.” 兄弟二人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在平行蒙太奇中走向了好莱坞的政治正确——恶回头,爱圆满。

God is great .

But,

god doesn’t exsit.

The story is “written”.

二、死去的母亲与消失的父亲

电影的第三个主角,处于两兄弟之间的拉蒂卡也是极为有意思的人物。一方面,电影沿袭了好莱坞主流一贯的做法,将女性角色设置为男性斗争的战利品,拉蒂卡的命运便是兄弟二人矛盾走向的坐标,前期拉蒂卡一直被恶的萨利姆一方所占有,到电影结局,善战胜恶的时候,拉蒂卡就与贾马尔团圆,她就像一个双方争夺的物品,谁是胜利者,谁就能拥有她。另一方面,她也是美好的象征,良知的代表,她的性质与贾马尔小时候的明星签名并无二致,贾马尔小时候可以忍受全身的恶臭而守护那张明星签名,长大后便在恶的世界里对拉蒂卡念念不忘,苦苦追寻,可见他珍视美好,守护良知;而萨利姆小时候把明星签名卖了换钱,长大后便把拉蒂卡作为上位的砝码,拱手送给黑帮老大贾维德,这是他攀附强权,出卖良知的表现;

姐妹们先莫着急出拳,尽管如此,拉蒂卡也绝不是一个没有自觉意志的人物,她只是身处强权的重压之下无法做出反抗的行动,她其实也很聪明,虽不及萨利姆,但是也后知后觉识得大局,三个人中最笨的是贾马尔。在萨利姆枪杀马曼的情节里,开枪的萨利姆自然不用说,贾马尔则直接被吓懵了,而这时的拉蒂卡却很清醒,她正在急忙地捡马曼的钱!另外,在兄弟反目,萨利姆枪指贾马尔时,也是她放下了萨利姆拿着枪的手,保护了贾马尔;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身处雄性争斗的漩涡里,她也看透了世相,在贾马尔与萨利姆之间,她是倾向于前者的,但是她也明白贾马尔根本没有能力救她,于是她就放弃了反抗。所以她才会在贾马尔深情说出:“I love you.”的时候,淡定地回一句:“so what?”她最为积极的一次反抗行动是偷偷地去车站见贾马尔,但是不出所料地失败了,并在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电影对这个女性其实是既同情又无奈的。

除了拉蒂卡,电影里还有另一个女性,她就是两兄弟的母亲(兄弟俩没有父亲),母亲在那场穆斯林的暴乱里遇害之后,兄弟两人的生命中就缺失了女性的角色,拉蒂卡的出现其实接续了母亲作为女性身份的存在,两人对这个新的女性角色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萨利姆拒绝她的加入,而贾马尔则是欣然接纳,萨利姆离女性越来越远,走上了恶的道路,贾马尔则一直试图靠近拉蒂卡,他心中便保有着善的信念;

兄弟两人没有父亲,但是单对萨利姆来说,有一个人事实上扮演了父亲的角色,他就是马曼,马曼提携萨利姆做副手,在准备迫害贾马尔的时候,萨利姆犹豫了,这时马曼与萨利姆之间发生了了一段父亲教导式的谈话,大致意思就是“你是想做狼?还是想做羊?这个世界要么吃别人,要么被吃,你也可以像我一样……”balabala,总之就是恶的处世哲学那一套,这些话一语成谶,萨利姆后来真的取代了马曼,而且马曼的这些话其实也真的说到了萨利姆的心里,只是它触及到了萨利姆的底线——弟弟,所以未能奏效,这个细节也暗示了萨利姆最后会成全弟弟的结局。

笔者认为电影中萨利姆杀掉马曼,救出拉蒂卡,然后兄弟二人反目这场戏是全片的精髓所在,在这个点上,电影直观地抛出了故事的根本矛盾,贾马尔与萨利姆所代表的的善与恶的冲突,在这个画面里,萨利姆是强大残忍的父亲形象,主导着既有秩序,占有着拉蒂卡,用强大的力量宣扬着自己的威严;拉蒂卡是善良软弱的母亲形象,受父亲的压迫,也明白局势,无法反抗但却以母性之爱保护无知的贾马尔;而贾马尔则像一个天真倔强的孩子,在父亲主导的秩序里,他提出了自己的话语,想要推翻父亲的统治,以接近母亲。这个三角形的架构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最为根本,最为原始的神话图式。

...
电影里竟然没有三人同框的全景。。只截到这个

所以说,贾马尔与萨利姆,一个追寻死去的母亲,一个跟随消失的父亲,这是他们形成不同价值观从而走上相反道路最为根本的原因。与周星驰的电影颇为相似,女性总是善良美好的象征,男性则是残忍冷漠的典型,童心是新生力量,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此处应该有请弗洛伊德)

三、视听风格

本片的导演就是拍出了大名鼎鼎的《猜火车》的那个人,所以在视听风格上与《猜火车》有许多相近之处,总体上表现得紧张迷乱,动感十足。(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反正就是又骚又酷又爽的感觉)

1.最为显著的莫过于对倾斜镜头的偏爱,电影中随手截图大概率是倾斜的画面,而真正规规矩矩,四平八稳的画面却是少数,

...
倾斜镜头1

...
倾斜镜头2

...
倾斜镜头3

...
倾斜镜头4(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这些倾斜镜头展现了一个“倾斜”的,不稳定的电影世界,这是一个混乱的,无秩序的,恶主导的世界,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公道难寻的世界,这种镜头形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两兄弟生存环境的切身体验,让他们的挣扎求存更加动人心魄。

2.紧构图,电影中紧构图的实现途径非常特别,不仅仅是采用小景别,往往还让画面被障碍物遮挡住一部分来构成紧构图

...
一半障碍物,一半小景别(电影里很多正反打都是这种)

...
紧构图

紧构图的作用自然就是给人一种局促,紧张的感受,让人体会人物焦虑、不安的心情,仿佛处处潜伏着危机,威胁无处不在

3.运动镜头,与紧构图的处理方式一样,运动镜头的前景也往往出现障碍物的掠影,有时还辅以抽帧,失焦等小技法

...
运动,这里应该是有抽帧(需要点击才能播放)

除去一些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镜头》,镜头的晃动也大量存在,反正就是能不老实就不老实,能不规矩就不规矩,这些都是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

4. 高速剪辑!最为重要的还是高明的剪辑策略,三条时间线的交叉给剪辑提供了极大的施展空间,频繁的转场,剪接让观众一刻也不得放松,剧情仿佛分分钟就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剪辑盘活了三条时间线,让原本可能显得平庸枯燥的情节变得高潮迭起,动人心弦;

神乎其技的转场值得一提,想必大家都会记得那个滚下山坡,长大成人的转场,不仅是一个巧妙的转场,滚下山坡也象征着他们在这个混乱世界里的摸爬滚打,饱经人间风雨,尝尽世态炎凉,而紧接着的“heaven”是一个电影里少见的没有倾斜的平衡画面,意思很直白,我就不做题了。

...
全片最平衡的,没有倾斜的画面(细看好像还是有点斜)

电影里的音乐亦是恰到好处,浑然天成。

Slumdog Millionaire8.4A.R.Rahman / 2008

拉蒂卡冒险去车站找贾马尔,结果被萨利姆抓回去这一段,音乐极其上头,在这狂乱的节奏里,你所爱的东西被生生夺去,而你心乱如麻,却什么都做不了,你越是悲恸,乐音就越是不眠不休,故意搅动你本就凌乱的思绪,仿佛万箭穿心,无限的痛苦挤压在你有限的身体里,想要挣脱而不能够,只能把这无尽的愤怒转化成一声声嘶力竭的长啸,恨不得让整个世界都就此毁灭!(感觉最后可以加一个《危楼愚夫》结尾那样的超大全景,效果、情绪会更到位)

《Latika’s Theme》, 就是每次拉蒂卡与贾马尔相聚时那段悠扬动人的女声哼唱,我觉得这个可以直接对标《泰坦尼克号》里的《My heart will go on》,我还想到了87版《西游记》女儿国的《女儿情》,总之是把这段情景渲染得太美好了,感觉为了这份美好,为了拉蒂卡,经受的所有丑恶,历来的一切痛苦,都不足道了,世界因你值得!

还有穆斯林暴乱那一段,伴随着迷幻的电子音乐,这个世界骇人可怖的景象像毒品注射一般印在了儿童幼小单纯的心灵之上

还有电影开头起定场作用的说唱音乐,在视觉上呈现的是一个肮脏混乱的贫民窟,但这首说唱音乐却昂扬着一股顽强的生命活力,电影也以此而顺势展开了两兄弟“江湖混迹”的生存故事;以及结尾的舞蹈音乐,是对印度电影“无歌舞,不成片”规矩的尊重。

除了这些显著的,电影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视听手段,像刁钻的角度、超广角的变形镜头、水桶里的主观镜头、降格加速、想象情节(兄弟两人跳楼)、贾马尔两次懵逼时刻的声音设计(穆斯林暴乱,萨利姆开枪)等等,这些手段虽然各异,但是有着统一的目的,都是为了营造不安定,躁郁的视听体验,让观众体会电影世界里的混乱,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对抗,增强戏剧效果和观众的沉浸感。

本文决定采用文艺点的结尾,戛然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