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1
第一部蔡明亮,也是其处女作。
没想象得那么神和邪乎,算是守正出奇的作品。
叙事风格是散文化的,注重神韵和气氛,情节基本是一些小事的积累。
风格并不前卫也不算惊艳-因为缺乏叙事的铺垫,冲击力并不猛烈。反倒是视听上严密精准的匠师把持、质朴和沉重的质感、含蓄蕴藉的表现方式使得情感的泉涌显得更加浓郁。
平稳沉郁的主题曲一再迭奏,宛如南国的韵律。
水作为蔡明亮电影中的重要元素,含义显然和塔可夫斯基、阿彼察邦不同。这里的水不是自然的、神秘和圣洁的,而是生活性的、情欲的化身。时而积蓄时而满溢,倾泻、渗透,蠢蠢欲动又如潮奔涌、不可收拾。
本片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触感性质,每寸场景都蕴涵着刺痛人心的生理力量,心理波澜和情感张力外化于场面调度。空间元素一方面是情欲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是压抑的实体化;一方面是欲望的喷涌,一方面则是挤压和束缚的对象。
布景方面,充满活力且富于生活气息的空间场景,放在今天也鲜活切近。固然,社会风貌有了些许变化,外在的玩具从电玩变成了手机银幕,内在的变化则是青年爱情和交往的欲望或许再也不那么激烈和浓郁了。
虽然和侯孝贤的电影相似处颇多,但无疑本片更具肉体性。描绘出一幅青年心理群像-处在迷茫压抑的困境,空虚又妄动,被青春的性感和情欲所裹挟,在快乐中痛苦着,走向犯罪、走向爱情。(和《燃烧》有异曲同工之妙。)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0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3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0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2
选角/表演/场景 8.1
25.8.5-6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第一部蔡明亮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