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看完后不能说没有任何感动或怜悯,但总的来说,只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荒诞感:清太明明有很多条可以活下去的路,为什么他偏要选最糟糕的一种,与世隔绝,独自谋生,最后因为自己缺少生存知识把妹妹养死,自己也精神崩溃,走向末路?清太那么关心妹妹,按说他应该是一个家庭感情很好的人,那为什么影片一开始空袭时会干脆地抛下母亲,自己逃生,因此造成这样的结局?清太为什么会如此固执,每次和姨妈发生矛盾时都把关系彻底搞僵,一点情面都不留,最后不得不离开?他为什么就是不肯出去工作,宁愿去四处偷窃,进了派出所也不反思?

清太的确是一个坚韧的孩子,可是他并不真正关心外部世界,把自己封闭在小世界中,固执己见。在这样的一个注定毁灭的小世界中,温暖与童真只显得荒谬沉重。清太很无知,虽然他从小接受不正确的教育,这并不完全是他的错,然而人14岁了,也该有一点反思精神。节子更无知,因此他们两人都死了。无知是一种罪吗?以结果论,大概是的。

...

知乎上有人说,理解这部片子的关键是注意到导演是高畑勋而非宫崎骏。观众们大可直接把自己代入宫崎骏的主角去经历片中发生的事情,但高畑勋不是,他希望观众是一个旁观者,冷静地审视主角身上的愚蠢和可爱之处。

我想这的确是一部反战电影,即使它和许多中国观众所期望的反战不一样。它讲的是军国主义对整个社会和人们的心灵造成的后果。社会经济秩序崩溃,天天被空袭,城市被烧毁,许多人被炸死,剩下的人也流离失所,惶惶不可终日。这是显然的。这就是输了的结果,而靠侵略战争支撑社会的国家迟早会输掉。

...

其次,军国主义毒害年轻人的心灵,把一种固执的信念灌输给他们,好处是让他们无脑支持国家,坏处是抱着这种不符合现实的信念难以生存,当然其中也有清太本人的性格因素在内。如果他在姨妈家主动做家务,出门打工,而非整天游手好闲,估计也不会这么快就被逼走。他银行里还有七千块钱,如果早日认识到败局已定,把这些钱取出来用,那至少不会饿死,或者也可以在姨妈家继续付钱居住下去。可是清太只是一边玩耍一边盼望父亲归来,从未想象过失败和父亲阵亡的可能性。

...

这些事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是要求太高了。但最终的后果也只有他们两个人自己承担,而且,说到底,这种悲剧难道不就是军国主义造成的吗?!所以说它是一部“另一个角度”的反战电影。中国人期望的那种是日本人深刻体会到中国人的痛苦并真诚悔罪;而这部电影讲的是战争对日本人自己造成的后果,战争把整个国家闹成这个鬼样子,你们可别再干这种傻事了。

从日本人的角度看,这种切入点可能还更有价值,因为在现实中只有少量高尚之人才会进行前一种反思,且很难以此影响其他人;而后一种讲的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人嘛,总是对自己关心更多一点。让清太和节子这种人去认识“中国人的痛苦”简直是天方夜谭,哦不对,他们连自身痛苦的原因和后果都搞不清楚。没救了,别管他们了。而战后生长起来的一代人更不会去反思,他们觉得那是自己父辈的事了。

...

这种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哦,虽然可能会挨骂)指望日本全国真诚悔罪,把南京大屠杀的细节写进义务教育课本里这事很不现实。因为一个国家里的人需要相信自己做过的事大体是正确的,这样才能活得下去。就算真的写了,人们也会去合理化并漠视这件事,只关心自己当下的状况,这就是人性。比如说,公平地说,中原人是否应该为当年灭族准噶尔人而悔罪?如果理由是“过了好多年了”,那再过好多年,我们会不会也这样看待抗日战争呢?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理由,这里就先不讨论了,因为我的主要论点是,高畑勋这样的电影在反战上才是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但是很多中国人因为民族情绪未能看清这一点,甚至他们根本就没看懂电影。

准噶尔被乾隆灭族,后裔都去哪儿啦?如今他们的人口还真不少……_蒙古

但是,危险的是,中国人已经自认正确很久了。我甚至能从当今的中国网络舆论中看到不少清太和节子的影子,他们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却盲目信仰着一些什么东西。

后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电影的背景和我之前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样。

小说的内容灵感取材于野坂昭如在中学期间遇到神户大空袭时,为了避难所经历的一连串事迹。当时为别人门户下养子的野坂昭如,带着与他同样为别人认养、没有血缘关系、年龄约一岁多的干妹妹一路逃难疏散。而野坂昭如事后坦白表示著,年少的他本身未能像在他笔下《萤火虫之墓》小说里的清太竭尽一切所能地照料妹妹,反而也曾经因受不了干妹妹的哭闹而拍打她的头。事后疏散到福井县的妹妹因营养不足而逝世,当时妹妹瘦弱死去的模样,则深深烙在野坂昭如的心中。而《萤火虫之墓》小说便是有带着懊悔的心情所创作出的故事。
一方面,《萤火虫之墓》的确有反战的意图,而且有直面历史的态度,相对于《宇宙战舰大和号》《高达》这些试图构造一个“虚拟历史”的作品来说,《萤火虫之墓》回到了充满创伤的“真实”历史中。 《宇宙战舰大和号》将日本的战败的象征大和战舰,重新塑造为拯救人类的符号。这是否定战败的代表性作品,可能也是最直球的作品,当然,这类作品不计其数。而《萤火虫之墓》则否定了这种“对于战败的否定”。将动画中的战争从光辉的“宇宙”重新拉到了“现实”里来,而且是战时的贫困的赤裸“现实”。 高畑勲本人在他自己的书里表明,日本的动画总是描写少年少女英勇地面对困难,而他个人虽然不否定这种描写的重要性。但他觉得,在描写勇气之前,更重要的是,人们怎么联系在一起?因此他将少年抛入了一个极其困苦的环境之中,光活下去就要费好大的劲。战争绝对不是什么快乐的东西,在战争中活跃这种幻想之所以毫无意义,就是因为战争本身会抹去意义。诚如本雅明所说,对付政治审美化,必须将审美政治化。这也是高畑勲对抗试图将战争、战争中的武器审美化的日本动画的方法。
显然,在众多观众眼中,《萤》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对战争的立场表达。但有意思的是,导演在众多场合都表示:“这部作品并不是为了传达反战的信息而制作的”。(东京自治问题研究所发行的《东京/vol6》)同时,作品的大纲中,也有如下内容(全部内容见文章最后): 如今,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以及邻里之间的团结变得越来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被社会约束下的不同阶层保护着。我们把相互间的不干扰作为相互关系的底线。并出于好玩的但无关紧要的考虑对他人表示亲切。并不需要一场战争,只要有一场天灾发生并摧毁社会的约束,失去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及合作的想法,那么人们在与他人的自然关系中将不可避免的显露其贪婪的本性。这使我认为我可以站在任意一边,即使一方尝试逃离人类圈去和他的妹妹单独住在一起。有多少男孩,或是人类,可以持续地守护自己的妹妹和清太一样长久”?

《萤火虫之墓》不是一部好懂的电影,所以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分析,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这个知乎回答下就有很多不错的答案。说实话现在知乎比豆瓣影评好用多了……

参考:

www.zhihu.com

www.zhihu.com

关于为什么哥哥不去找工作

不感动。。火大。。

(懒得去截图,所以图都是从知乎回答里复制的,感谢各位知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