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silence 2016 剧情 历史
改编自著名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德川幕府时代禁教令下长崎附近的小村子,一个葡萄牙耶稣会的教士偷渡到日本传教,并调查恩师因遭受「穴吊」酷刑而宣誓弃教一事,因为这事在当时欧洲人的眼中,不只是个人的挫折,同时也是整个欧洲信仰、思想的耻辱和失败。在传教与寻访的过程中,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所有的两难情境都面临了,逼迫着他对基督的信仰进行更深层且更现实的思索,最终,他彷佛也走过一趟恩师的心路历程,拥有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
个人影评:
文明间希望更多的是能达成彼此间的交流,并且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上。
电影《沉默》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这段对话对理解不同文明间宗教信仰冲突有着很深刻的意味。
其实到如今 21 世纪,日本的外来宗教发展的依然不是很好,尤其是伊斯兰,不光是不被普通民众待见与不理解,更是没什么很好的传播方式与路劲,仅仅在学界对其研究倒是很好。
而反观这一点我国却并非像日本那样,其中差异与现象非常耐人寻味......
那么回到电影本身,在长崎政府强权与暴力控制的恐怖笼罩之下,那个基督究竟在哪里?上帝到底还存不存在,这对于一个身为渺小人类,并且身处异国他乡的传教士而言实属痛苦,他还活在世间吗?其实他已然来到属于他的炼狱行走。
当面对他信徒所遭受的不公与血腥压迫、屠杀,他无能为力,只能释放内心的原始怒吼,除此之外他呼唤的上帝却无法出现。
无力,笼罩在他的内心,圣灵正在凋敝。
信徒们的人头落地,他只得放弃自己的信仰,以求换取信徒们的生命。
却是,信仰于人切切实实的性命之间,如何取舍?那一刻看似他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但也只是形式上的,本质上他仍在践行基督之慈爱。不仅发自内心拯救了自己的信仰,更是于行动上解救了受血腥残害的信众。
其实还有一点想说的便是,关于利玛窦的传教。利玛窦刚来中国时是硬传的,发现行不通,于是他发现士大夫读书人阶层都酷爱佛教,于是他便开始装扮成和尚传教,给自己剃成光头,但很可惜这依然不得要领。最后,他终于理解中国文化之本质,开始蓄起长发与胡须,换上了儒家长袍,而这一次举措,为后来来华传教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深入到了文化之本质,文化之纲领。
透过这一层来看日本当时长崎政府,还是相当明智的,但手段放现代化的如今来看,着实残酷。而这一点也给天主教会敲响警钟:即东方不是原始落后的非洲或拉美文明,并非是他们能随意灌输并且侵略的国度。
只有你从本质上理解了东方思想,你才有机会寻得突破要道。
同理,这对东方文明来说也是,只有你深刻了解了对方的思想,你才能做到你想要做到的事,或接纳交流,或达成你的目的。
当然,现代文明是交互的,不能是独立发展的,而是互相交织的,但是也要尊重优秀的文明互鉴这一原则,并非全盘接受,满盘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