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本片发布那些癫狂的宣传海报与预告片之前,相信无论谁也没有想到《草木人间》竟然会是这样一种调性的电影。

...

虽然一早就有传闻称这部片子和顾晓刚的前作《春江水暖》方向上相差较大,但是《草木人间》竟然走了如此商业如此类型的赛道也着实没想到。而从结果上看,虽然顾晓刚相比于一般商业片导演笔触更精致,类型段落的铺陈更加扎实稳重,但是一方面碍于题材的陈旧与上限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表达与商业考量的冲突,整部电影总体上讲是十分失败的。

《草木人间》之于顾晓刚大概类似于《热搜》之于忻钰坤。

...

首先想谈谈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它的视觉设计,尤其是主角老家茶山场景中的摄影构图。也许有一些观众在看到大量的横截面构图拍摄建筑、群山时也会想到游戏团队月光蟑螂的两部作品《烟火》和《三伏》的视觉主旋律。

其实《草木人间》与二者的契合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似,这种构图用法的背后承担的表达也是相同的,都意在展示个体及其命运在宏大的、神秘的、深邃的自然环境中的渺小与迷茫感。

《烟火》中叶医生在火车站看山的画面是其名场面之一,叶医生作为被卖给群山的孩子在完成复仇后却再也逃不出这座云雾缭绕的天然嶂壁,绝望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草木人间》这样拍茶山,拍茶农的院舍,拍种满族人的树的森林,也是想要达成一种类似的情感效果。

...

本片的第一幕就写苔花跟着姐妹们一同上茶山去喊山,要喊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茶山,希望“茶发芽”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可是肃穆巍峨的高山自然不会回答,沧海一粟般的茶农们在山腰上竭尽全力喊出的希望的声音被山谷的空荡与幽静毫不费力地冲散在清晨里。这一幕以看似充满希望的播种写其实了无指望的无可奈何,看天吃饭、崇拜缥缈的信仰、无穷无尽的体力劳动三重最终将苔花击垮的现实困境被一个场景都引了出来。

后来顾晓刚还用这样克制的、有距离感的镜头观察苔花农忙之外的生活,重点有大橘用手电筒给苔花照亮台阶和大橘母亲冲进苔花宿舍闹事两场戏。

...

这两场戏让观众看清在苔花的生活里,依靠是脆弱的、短暂的,但即便如此,连这样根本抚慰不了苔花的事物也有可能随时被摧毁。

大橘的手电筒要么照向遥不可及的火星,要么照向短短的楼梯,都无法触及对苔花内心真正的苦痛的治愈。大橘母亲找上门逼分手的视点则是在向观众表达,这片土地的氛围就是此时此刻看到的这样,诸如此类的事件每天都在这里的无数个窗棂里上演。

因此紧接着苔花就和闺蜜一起逃离了茶山,将刁民抛之脑后,尝试自己选择自己脚下的路。

...

故事也是由此开始急转直下,整部电影的第二幕像是完全变成了另一部电影,像是《孤注一掷》与《周处除三害》的结合。

...

顾晓刚像拍摄纪录片一样,非常详实客观地推演了一遍传销组织时如何为初来乍到者洗脑的。在来到蝴蝶国际总部的第一场戏里,顾晓刚将洗脑演讲的部分疯狂拉长,将主创所见过的所有营销催眠pua话术穷尽,放在了这一场戏里。

目的非常单纯,除了开始尝试搭建一套完全异于家乡茶山的视觉风格以外,还要在洗脑苔花的同时感染观众,让观众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认为传销受害者“认知配得上遭遇”的视角共情苔花,意识到此时的她被吸纳是最合理的结局。

但是本片的失败也是源于此,顾晓刚对于传销这样一个已经完全过时的社会意义没有任何超越性的思辨,没有任何深层次的挖掘,甚至连以上的意图都是很难寻到的。整个第二幕始终局限在对传销组织表层奇观的展现,用那些像是真的干过这行的演员们极具感染力的喊话、疯狂的肢体动作、教派一般都集会场面铺陈蝴蝶国际是一个传销性质多么强烈的蛇鼠一窝。

...

但是作为一部社会问题片这样的呈现明显是不够的,甚至都不能说是1.0电影,能不能够得上0.5都很难说。仅仅以受害者视角出发展示骗局的表征,连当做一部合格的公益广告都尚有难度,因为它连对骗局成型、成立的根基都没有剖析,其实本质上是不构成对局中人的唤醒作用的。

我们不知道蝴蝶国际的零号病人是如何被感染的,它的前史是怎样的,为什么在现当代(片中提及元宇宙)这样一个信息通达度极高的环境下仍然有如此多的男女老幼被这么初级的骗局动摇意志力,蝴蝶国际对于被骗者几乎0物质反馈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保证信众粘性的,为什么核心高管能一直被蒙在鼓里,梁龙又为什么不采用真正的心腹来担任管理人员...

...

以上种种无法解释的不合理之处在乏味单调的传销前线直播场面里显得更加扎眼,蝴蝶国际搭建的可信度甚至不如目莲打工的小骗子公司,让观众反而会随着剧情的深入而与苔花的人物动线产生隔阂。

顾晓刚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加了一场苔花被目莲报警抓捕后雨夜踏上登神长阶呼唤自由意志的戏。苔花将自己失意的人生用快刀胡乱地剖开,展示给目莲与大橘看,失败的婚姻、空洞的生活,不被任何人在意的处境,以及未曾为自己而活的现状都是她选择相信足贴而非儿子的原因。

但是这场戏放在目莲与苔花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后,作为戏剧转折和情感转折存在,本应将整部电影推上更加癫狂的高潮,后续的发展却十分乏力,让蒋勤勤疯魔般的表演打了水漂,所有的喊话与情绪乘不到风也找不到落点。

整场戏除了能帮助蒋勤勤得到那个野鸡奖影后以外,也就剩下大橘那个[疑惑.jpg]比较可乐了,皱眉梗脖子揣手手,大橘人设实锤。

...

在发现母亲无可救药后目莲卧底进入了传销组织,对于一般的类型片来说这一情节转折应该带来更多悬念和紧张的对峙,并且最终指向第三幕的决战。

但是《草木人间》中目莲的卧底几乎是无效的戏剧动作,他丧眉搭眼的状态就首先让自己的身份可信度大打折扣,在组织里偷拍偷录了半天也没有将这些证据移交司法机关,反倒是参与传销洗脑活动参与的不亦乐乎,一个割舍重要他人的深心灵冥想活动搞成了颅内高潮砍树,貌似还挺享受其中。

说到颅内砍树,就不得不提目莲这个角色可笑的B故事之爸爸去哪儿。

顾晓刚试图让观众理解目莲对于这个既没有事件支撑也没有细腻情感支撑的稻草人父亲的爱有多么深厚。

我们既看不到父亲对于目莲的影响是如何让他在主线剧情中做出选择的,也看不到父亲失踪多年后目莲对于父亲的情感支点还剩下什么,空有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哭丧口号反复,与现实的呼应也是排斥母亲再婚这种迂腐之物。

...

可是最终故事的落点又要放在与父亲相关的符号——树之上,导致整个电影头重脚轻,说“轻”可能都收敛了,简直是乱。

传销组织因为荒唐的内讧在梁龙被尻了一酒瓶子之后解体了,犯罪分子忽然间就轻而易举地分分伏法,再造信仰崩塌后,苔花也疯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于是目莲终于想起划水了一整部电影的自己是时候发挥作用了,他带着母亲回到了老家,来到了代表自己的那棵树下,希望曾经想要唤醒旧信仰——茶山的母亲迷路后可以被山唤醒。

其实直到这里,第三幕都还有一万种方式写好,虽然不能拯救第二幕的坍塌,但是第三幕的“重返初心”明显是顾晓刚不愿意为商业低头到底的证据之一,如果写好最起码也算一种对个人表达的坚持。

比如苔花在回到茶山前,无论是刻意保持悬念的一组车内目莲与大橘的视点跟随镜头,还是苔花手脚瘫软、面色发青、伤痕累累的状态,其实都是在明显向观众传递,她现在已经“死”了这个信息。

这里可以象征精神世界的满目疮痍,也可以就指向物理层面的逝去,而目莲背母亲上山,除了对于能够治愈母亲的一厢情愿画上句号以外,也是对于爱莫能助的自己的放逐。

重回茶山同样噎死落叶归根,父亲的离散甚至是去世导致了母子二人的悲剧,因此在风平浪静后两人回到树下,试图占有最后一丝的安宁。

...

但是顾晓刚可能是因为看了同档期的《雪豹》或者伟大的《燃冬》的关系,非要加上一场非常尴尬的、塑料感满满的、符号俗套陈旧的苔花苏醒后与山中白虎对吼的戏。

理解导演此处想要表达涅槃后的苔花/灵体发出不甘、愤怒、自由的呐喊,但是表现手法实在是太令人头皮发麻,学生习作现在都不见得有这么朴素的段落了。

这场戏以后的部分我就选择性替导演忽视了,因为之前听《二手杰作》导演王子昭的采访,谈及他为什么要在那部电影结尾强行加上一个包饺子结局,竟然并非由于审查的压力,而是坏猴子内部商议的结果。这里是始终不是一片适合艺术创作的土地,吃人的魔鬼远比你想象的要多要疯狂。

不知道从那场如同洗发水广告一般的山洞重生戏之后的春晚MV是不是公映被卡的本片为了顺利上映的通关文谍,不过不管是不是,我也希望导演能尽早去到欢迎艺术表达的土壤里,做自己想做的内容,像片中反复讲到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般自由。

希望有一处既不是茶山也不是蝴蝶国际的属于创作者的乌托邦,那里没有为了票房不得不选择演技很差的小鲜肉的下下策,没有为了营销必须让流量明星卖肉的潜规则,没有只能硬着头皮给男顶流和身兼艺术指导的老登加戏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