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来自美国导演华莱士·波茨 (Wallace Potts)的同色纪录片《巴黎型男》在曼哈顿剧院的首映式上收获了不小的关注。几乎没有哪个观众真正忘记过神话般的性感偶像卡尔·福雷斯特(Karl Forest)那超现实的荧幕画像。

...

尽管全片只围绕着一位主角——卡尔·福雷斯特,在镜头前谈论着他前期作为退伍军人与街头男妓的反差生活;画面叙述与采访并行,借助情色场景与半虚构记忆之间的来回闪现,为观众们带来了一种错位但鲜活的奇特魅力,并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入手将这一部关于70年代男同性恋街头流浪生活的霓虹回忆录展现得光怪陆离且引人入胜,最终一同组成20世纪同性影史的重要部分之一。

...

正如电影中的卡尔从不乞求任何同情,他的言行举止更像是一个历经世故后深谙自己正在出售自我的另类边缘人。从嚣张跋扈的小镇深柜青年到巴黎夜总会的职业舞男,本片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几乎不去解释他为何如此,只是让他置身于不停独白、跳脱衣舞、抽烟自慰等一系列被凝视场景中。

这种人为的造作反而显得真诚——是的,他的存在并非为了被解读而存在。他只是在主宰银幕并非试图被赋予现实生活的合理性,他被放在荧幕前只因为他曾是一个声名不小的性感符号、一个微不足道的社会小角色,或许还是一个早已衰退且不再英勇的都市神话——由疲惫、摆拍和那些从未真正落地的温柔瞬间而无序构成。也许正因为卡尔早已明白自己是被凝视与被搁置的浮华表象,稍加利用这层表演潜意识后一种不可思议的美丽、坚韧与感性在他身上闪闪发光。

...

影片其余部分质量参差不齐,前半部分大多是卡尔在谈论那些他未曾拥有的性经历,而那些摆拍的小插曲则充当了弥补逝去时光的平行幻想,如此现实与虚拟的分割手法在影评圈内褒贬不一。

而在后半部那略带施虐受虐色彩的地下室场景中,在梦回《纽约地狱》的同时也成为诸如电影达人约翰·沃特斯重点抨击的创作方向——这种"像开胸手术般"崇拜鬼祟打光的粗制滥造除了暴露创作者阴湿贫瘠的业余手法外,还将毫无意义的乏味与虚无买一送一般的强塞给对其感到大为失望的受众们。

...

在以发掘全球各区域宝藏酷儿影像为成立宗旨的修复工作室Altered Innocence的4k数码修复下,这部备受喜爱的同色经典不再只是某些同性恋艺术家的秘密宝藏,它所呈现出的这幅令人难忘的同志自我塑造的内化肖像画将向继续吸引着新一代观众们的无尽目光!

2025年4月,在历时两天的听译、调轴与反复校对后, 【彩云自译】栏目 正式完工《巴黎型男》的收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