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太多槽点了,甚至让我觉得主角团智商有点不正常。
我认为导演把他仅有的想象力和充裕的资金都用在了女人们自焚那场戏上,那个场景甚至可以用“美”形容,而这让我有些不适。的确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思考古代的事,可我讨厌这种丧事喜办的风格。这种行为跟在如今写首诗,歌颂贞节牌坊没区别。
这么多年来,多少印度女人伴着亡夫的遗体,活活葬身于火堆,甚至有些还未成年。哪怕到了21世纪还有新闻说,印度寡妇被自愿这么做,我记得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那个寡妇试图从火堆上跳下来时,她丈夫的三个兄弟却用木棍狠狠地殴打她,又将她赶回了火葬堆。我想很多可怜的女人不是自愿的,而是被各种软硬兼施的手段推入烈火中的,这种手段不论是思想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很可耻。殉夫女子惨叫连连,围观者齐声叫好。一个国家的女子,竟然只能用自焚证明“忠贞”,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
不喜欢这种丧事喜办的风格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珍惜当下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一部分的意义是为了,通过阿甘这个人反映美国二战后的发展,从他的故事可以看出美国包括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变化。至于为什么选择阿甘这个人?我觉得可能因为,他的角度非常独特,他的智商只有75,不会产 ...
很良心的作品
这个剧比我大了十多岁,我是偶然一次翻豆瓣知道它的存在的,等过几天打算买原著来看看。 以前的电视剧很真实,演员的泪沟、法令纹、颈纹等都能看见,我不觉得这是丑,反而觉得看起来很亲切,他们就像在我身边生活着一样,不像现在的一些电 ...
我的焦焦似乎来的更早些
我的丧丧、尬尬、慕慕、怀旧奶奶的确是青春期前后才出现的,可能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我的焦焦到来的更早一些,它在我童年时就产生了,我从小被灌输的自我意识就是“我还不够好。”如果我觉得我很棒,家长马上会泼冷水,开始絮叨“别人家的孩子”。我 ...
爱情,以汝之名,造恶无数!
因为我做了这个电影的解说,所以我跟观众们叭叭了半天这电影的俩结局是怎么回事。然后我做了个决定:整理一下我的理解,来豆瓣写篇影评。关于这两个结局,我认为朱利安和苏菲殉情的结局是真实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他们的爱是不被世俗允许的,他们抛 ...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中产之家的少女珍妮过着枯燥无趣的校园生活,她的成绩很好,是众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学的“种子选手”。某天,她遇见了风趣迷人的成功男人戴维,并迅速陷入爱河不可自拔。戴维带她见识了大都市的奢华,甚至带她去了她一直想去的巴黎,很快她就沉迷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