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有一些镜头张力极大。比如表彰大会一场,攒动的人头,千篇一律的装扮和神情,相对的是台前光亮整齐的少先队合唱;还有一些长镜头末尾会从叙事的视角里跳出,转为一种形式上的客观的视角,余味深长。这些镜头可见导演对镜头和画面把控的实力所在。

剪辑风格非常鲜明,前段的冲突戏很跳,配上大量的手持镜头,不安感塑造的很好。但同时剪辑感较重,有出戏。后面也延续了这种风格,不同时代的来回跳切,几乎瞬间地切断了回忆叙事,但与(连贯)故事感很强的主线剧情产生了一种割裂。

不喜欢有些地方的构图,形式感太重,和整个影片的基调相反,总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很出戏。同理,配乐也不够精致,总感觉贴合的不够好,因为几乎都是突然出现没有淡入。

叙事上很巧妙,穿插了不同人物不同时代的视角,最终让几个不同的生命体验交汇到一起,以增强一个事件内在的张力。

果然开大会是不分年代的窒息,群体的重复和事件本身的无意义,压得人密不透风。

我很不喜欢非线性叙事,因为脑容量有限的原因,几乎每一部稍复杂一点的非线性叙事我都要花时间去理清楚剧情顺序,从而看懂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故事。但不得不说非线性叙事所带来的混乱感和情感的冲击要更胜一筹。

结尾的大团圆结局很不好,相较于整部影片来说合理性不强。可能因为生活大多是苦中作乐而不是阖家欢乐包饺子吧。

影片展现了不同的几个关于怀孕的情景,以此衍生出一些思考。在一个家庭中,男性——女性和孩子,这是两个群体,而非三个。因为怀胎的原因,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女性天生就会比男性多出责任和感应,而男性则需要社会、道德,和个人的规训来尽养育之责任。也因此男性更像是播种的角色。在原始社会,母性社会的演化也印证这一点。

另外在写一些,在影片前半部分,我笼罩在一个很长时间的漠然的心情下。这倒不是因为影片所传递出的情绪,虽然也有一点作用,但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每当看到父辈生活的影像时,以及各种旧时场景的复现,我不自觉地代入进影像里那些懵懂无知的孩童身上,回忆起旧时模糊的孩童时期,那种以无知的眼光来探索无边世界的新奇和活力已经渐行渐远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新鲜的感觉很少感知到,周遭的事物都变得越来越熟悉而不起波澜。影片里的布景和如出一辙的话语,确确实实很触动我。对我自己来说倒也是一点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