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队长,有敌机,两架F4,3点钟方向。”“5点钟方向出现F4战斗机群。” “8点钟方位导弹,快发射热干扰弹。”“已发射雷达干扰信号,敌方飞机的雷达航电系统即将失效。”“F4现在就像瞎子一样,开始反击!”

在《苏-27出击》的平行时空里,苏24空军编队成功偷袭西德边境军事机场,全面触发了S国与北约之间的领空之争。

这部由A站与军武科技联合推出的原创硬核空战剧,一度火热。还在更新追番期间时,笔者就采访到了A站负责人文旻与军武科技CEO曾航。

硬朗的美式漫画风格、写实的游戏动画、英俄德三语配音,文旻形容《苏-27出击》是A站与军武“硬”碰“硬”擦出的火花。

2019年,计划在版权内容、OGC、PGC、UGC四大方向发力的A站,除了《苏-27出击》在军事OGC方面有所突破,UGC和PGC方面正在积极推进各种补贴等方式加速内容建设,同时也持续引进以动画内容为主,涉及影视、人文等方面的版权内容。

风波之后,重启内容引擎、四大板块重点发力,二次元赛道的老玩家A站,已然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压力与动力并存,A站拥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如果做到10分是优秀,那我们希望可以做到11分。”

A站+军武,“有趣诞生价值”

“本来这种小众的垂类其实很难发展,但A站提供了合适的用户土壤。” 文旻告诉笔者。

作为国内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A站见证着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一路沉淀了特殊的社区属性。

在A站的用户结构中,30岁以下的用户群体占比高达82%,尤以打游戏和看视频作为主要休闲娱乐项目的御宅一族占多数,透露出年轻和宅的趋势。

同时,在A站的总体内容中,干货、自嘲、有趣、技术宅、历史控等有深度且极致到一定程度的内容占很大比例,奠定了A站的文化氛围。

“年轻”意味着更大的发展前景和更长的消费周期;而“硬核”意味着重度,代表用户的兴趣和能力;“宅”则意味着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和注意力花费在二次元文化之上。

《苏-27出击》正是基于这三个切入点展开的差异化内容布局。

而《苏-27出击》的联合出品方军武科技,也是典型的硬核代表。曾推出《军武次位面》《军武大本营》等内容的军武科技,是国内武器装备、军事人文垂类最专业的团队之一。

“军武科技的理念就是探索创新,创造价值,”军武科技CEO曾航表示:“早些年我就有个想法,用互联网思维创作军事科幻故事。”

文娱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用户需要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然而内容大爆发的同时同质化情况十分严重,A站和军武想为受众提供新的选择:硬核原创空战短剧。希望能够通过更优质更新鲜的内容,来满足用户对文化娱乐内容日益增长的“刚性需求”。

一拍即合之后,就是后续创意、制作和修改的推进。

此前,军武出品内容以纪录片和科教片为主,而《苏-27出击》则是故事短片的形式。为此,军武特别邀请了影视剧编剧与策划团队一起开发。

“影视制作要求精工细活,而互联网要求效率和针对性。”两者之间碰撞出很多有趣的内容,而在曾航看来,好玩、有趣就意味着有价值。

这也与A站的诉求不谋而合。文旻告诉笔者,“在内容创意上,其实我们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比如把手绘和游戏动画放在一起、用外国声优原声配音,这些以前很少有人尝试,我们也不确定内容是否会’爆’,但还是很希望给用户带去更好玩的全新体验。”

军事OGC制作,不“将就”,要“讲究”

“男性用户的诉求其实很直接,他们往往更喜欢激发男性荷尔蒙的东西,无论在价值观还是立场上都要直接触达用户的爆点。”军武科技CEO曾航告诉笔者。

《苏-27出击》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冷战时期,以苏联制造的苏-27为主要军事装备。对这一特殊时期的国际局势,许多军迷都有过大胆的猜测和脑洞。

A站和军武将平行宇宙的概念与苏联对抗西欧的硬核脑洞结合起来,假设在故事的平行宇宙中,苏联进攻欧洲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通过刻画英、法、德与苏联之间军事大国的冲突,提供一个虚拟战场,既可以实现许多顶级装备的对战,又可以让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战争场景“真实”发生,满足军迷们对重量级战争的劲爆想象。

除了故事设定上的创新,《苏-27出击》还启用外国声优,完成了片中英语、德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的配音,强化了影片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而手绘漫画与游戏动画的结合也具有开创性意义。硬派画风符合冷战时期的风格,军事动画技术收获好评,从短片的弹幕中就能体会到观众对画质、流畅度等各方面的肯定。

从机动性强的米格-29、擅于超低空突防的苏-24,到载弹量大、航电先进的F4战斗机,以及F104、米格-23、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苏-33,萨博-37……《苏-27出击》前5集中总共出现了超过20种飞机,而这些品种繁多、质感逼真的军事装备,都是由游戏动画技术制作的。

一方面,军事题材受众用户群体覆盖较广,符合军武的受众定位。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军事动画,空战题材的呈现的战斗效果更加激烈且更有科技感,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几番考量之后,军武最终决定通过游戏技术这种创新尝试,圆军迷们一个“飞天梦”。

值得一提的是,《苏-27出击》中的动画制作是以真实的战斗机为载体进行1:1的仿真,座舱内的仪表按钮也都是根据真实战斗机的位置进行刻画,且仪表上的数据都是真实可读的。

细节的真实准确来自制作团队的用心和考究。“我本人在航展上看过俄罗斯勇士表演队的苏-27重型战斗机表演,也在俄罗斯的爱国者公园还有莫尼诺空军博物馆近距离接触过苏27,” 曾航表示:“现场确实感觉非常震撼,尤其是苏-27从你头顶低空掠过的时候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

在曾航看来,苏-27具备多种优势,不仅颜值高,而且完全没有重型战斗机的笨重特点,可以做一些类似眼镜蛇机动的高难度动作。

“在硬核二次元的特色之上,追求更加专业、有质感的内容,来顺应用户审美升级趋势,满足消费者对内容品质的追求。” 文旻告诉笔者,《苏-27出击》正代表了A站“不将就,要讲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