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机,是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一个牌子——HTC,用的是一个原生版本的安卓系统,那时候觉得,完全改变我对手机这个事物的认知。

  用了一段时间的原生系统,网上各种推荐,朋友各种安利,于是连夜查了教程,找了刷机的工具包,下载了小米的安装包,然后跟着教程里一步一步自己刷了一个小米系统进去,竟意外地发现,小米优化过的那个系统,比原生系统好用太多了。

  那时候的小米,只有系统,没有手机,甚至连品牌都没有,当时觉得,什么团队这么好心,能力又如此超强,竟然能针对安卓系统这般卖力气地个性化它的系统并且服务于全中国的米粉。

  几年之后,小米自己出手机的时候,多少有点感叹他用心之深远——先从软件占领了所有品牌的手机系统,再从软件反包围硬件,积累到一定的用户群之后,直接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好谋略,也足够有耐心,真心赞一个——那时候,我其实不知道雷军,小米甚至还称不上一个品牌,从没有想过,一个免费的安卓系统会演变成现在这般的财阀巨兽,连汽车这种现代工业的尖端都被他造了出来。

  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HTC品质一般,那台机器没撑多久就坏了,如果它能撑到小米的1999面世,我是不是会变成一个米粉了。我的第二台智能手机,是苹果4代,一开始用没感觉它比HTC好多少,但是用的时间越久,似乎越被它的生态牢牢锁紧,从那一台苹果开始,我几乎没有再用其它品牌的手机了,中间用过一台华为的低端机型,是因为我的丰田车机系统不支持苹果的Carplay,车友自己开发了一个安卓的投屏App,为了车机的娱乐性以及车机导航才用了一阵安卓系统,那时候还没有鸿蒙,整体感觉很一般——安卓系,至今时今日对我依旧缺乏吸引力,可能因为,我从来不是一个深度的安卓用户。

...

  那么我又算不算是一个果粉呢,显然我也依旧不够格。我从来也不关心任何厂商的发布会,包括苹果,我甚至完全不知道乔布斯,大概知道他的名字,大概知道他发布的苹果电脑,苹果系统,iPod,iTunes,iPhone,iPad,Mac OS X和iOS。我相对比较深度尝试过的,有MacBook,iTunes,iPhone,iPad、AirPodsPro、MagicMouse、MacMini、OS、iOS和iCloud——我不算是一个果粉,但是至少我算是一个用户吧。

  几年前我看过2013年版的《乔布斯》(Jobs)电影,但是看完之后没有很激动,就算我是一个苹果用户。几天前我又看了2015版的传记电影《史蒂夫·乔布斯:机器人生》(Steve Jobs: Man in the Machine),但是依旧很奇怪,我依旧没有很激动,就算我是一个苹果用户。真正让我激动的,是几天前我在某B上闲逛,它不知道为什么给我推送乔布斯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会的实况视频,难道是因为上去的时候用的是Mac系统,然后我也是闲得发慌,竟然就给看了,这一看,确实让我颇为震撼。

  乔布斯说:Today,Apple is going to reinvent the phone,我们现在所有的手机几乎都没有按键,在惑少爷或者羲小姐对于手机的记忆中,也许手机就应该长这个模样,极少按键,甚至没有按键,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记忆里的手机不是这样的,我们记忆里的手机是当年的大哥大,当年翻盖的摩托罗拉,当年彩屏的三星以及当年直板的诺基亚,是的,我们记忆里的手机跟现在市面上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完全没有按键的直板手机不一样。

  那时候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形制都有并且全部都有很多按键,最少按键的打败可能就是十个数字键加米字键和井字键总共十二个按键,还要加上通话键挂断键功能键之类,在iPhone之前的手机,甚至有种键盘越做按键越来越多的趋势,在我买那台HTC的时候,朋友刚买了一台几千块钱的诺基亚横向滑盖出去,下面藏着一个可能得有几十个按键的全键盘,那时候也曾惊艳过——原来想输入任何字母和标点符号它都能给你一个专属按键,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

  2007年的那个发布会上,乔布斯说,他们重新发明了电话;我们在2025年再看现在的手机,跟当时他发布的第一代iPhone并没有多少区别,他说他们的所有技术至少领先市场五年,现在的iPhone已经出到了16代,甚至17代都已经要发布了,可是整个iPhone的框架,似乎依旧还是在他当年构建的框架下迭代与发展,甚至并没有跳出那个框架。

  一个触摸控制的宽屏幕iPod,一个革命性的移动电话,一个突破性的互联网通讯工具,这三样东西合到一起,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而至2025年,何只iPhone,包括现在的其它友商的大部分手机,几乎都是在这个框架里死磕互卷,叠技术叠硬件,但是整个大框架,似乎还是在里面。

  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在介绍iPhone的同时介绍了当时市场上的主流手机,他所展示的机型就是我上面说的那种,按键多到让人羡慕,多到让人嫉妒,多到让人生理不适的那种机型,他说了一句,整个屏幕只占据了手机面板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那些物理按键——似乎不合理,只是这种不合理,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说过,所以全世界都觉得很合理,非常合理,甚至以繁以多为美。

...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在iPad上用虚拟键盘做五笔输入的感觉,那时候没有第三方输入法,要在上面用虚拟键盘输入五笔需要越狱,然后安装一个第三方的五笔输入法,那种把手指按向虚无,按向一个光滑的平面手感觉其实很奇怪,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实体键盘的触感,那么输入,有时候会因为手的位置而误触,所以一开始很不习惯,我给iPad配置了一个蓝牙键盘,但是最终我还是慢慢习惯了能在平盘的虚拟键盘上打字,那个时候,感觉完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另一次震撼到我的另一件事是家里的一台09年的MacBook,闲置了好多年,2022年的某天,不知道是哪根盘碰到,突然又去折腾它,插上电源充电,然后一开机,我早就连密码都忘记了,但是它居然能开机,后来尝试了各种密码之后竟然让我蒙对了,之后进入系统,发现它的一切功能都正常,2009至2022,整整十一年,好神奇的体验,那时候有点感叹的是苹果在品控方面的能力。不过因为系统太过老久,现在用的许多的软件都不太能用,升级到它所支持的最新系统依旧太老旧,后来我强行给它继续升级,尝试了几个版本之后,最终定在某一个版本上,勉强能用几个软件,而系统又不至于慢到完全用不了的状态,之后用它玩了几个月,再后来买了一台MacMini之后,它就再度吃灰了,不过我毫不怀疑哪天突然想到它的时候再去将它打开,它依旧还能开机。

...

  我其实真不算是一名忠实的果粉,但是我算是一个乐意折腾的用户,所以相关的东西,我会慢慢折腾。这一次之所以以一个非粉丝的身份写这样一篇关于乔布斯的文章,是因为我发现,我竟然在2025年才看到2007年的发布会,并且我竟然还会被发布会所震撼到,这种莫名其妙的感动,让我想把这种感动记录下来。

  发布会上有一个动作,是乔布斯大手一挥,说把所有的物理键盘都给去掉,说这话的同时他手上做的是一个往外扔的动作。我们用的是2025年的上帝视角往前看,所以我们能看到,就是那么一扔,他改变了全世界手机的整个生态和形态,正如他当年用iPod和iTunes重新定义了音乐行业的生态和形态一样,他再度定义了手机行业,也正如他后来发布的AppStore一样,重新定义了App开发者的生态……因为我们用的是一个上帝的视角往前看,所以我们能在一瞬间,明白他所发布的那些东西带给我们的这个世界的实质性的改变。

...

  不够粉红的粉丝,我现在似乎很少对任何事或者任何人有太多的热情,一切渐渐归于平淡,所以,这部记录片里所有的粉红粉举着手机里的蜡烛壁纸默默哀悼乔布斯离去的时候,我多少是能共情的,但是回忆一下当时他离逝的时候,我似乎没有太大的感触,日子不还是那般平平淡淡地过来了。但是现在回头看,这许多年来,iPhone迭了多少代,Mac迭了多少代,iPad迭了多少代,但是整一个框架,似乎并没有很突破性的变化,依旧是在他那时候画下的那个框架里,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在他之后,他闯进的那个世界,似乎又停滞不前了。

  当然,硬件在升级,一直在升级,软件也在升级,一直在升级,这两年AI赋能,整个世界的生态可能又将迎一次新的变革,有时候难兔会想,如果他还在,他会带领着苹果,去往何方呢。只是,这世界没有如果。

  看过了乔布斯再回过头去看当年的什么锤布斯,其实大概就知道,锤子只是一个向往而已。这个世界,也许有这个世界仍旧还会有乔布斯,只是他们也许不叫乔布斯,我们缺乏的,也许是10年以后的上帝视角,来看现在的某某某,是不是也鼓捣出改变世界的什么东西来。

  我只是一个不够粉红的粉丝,甚至我连粉丝都称不上,我只是一个用户,仅此而已。隔了这许多年再回头望,突然明白了,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间,就改变了这个世界,而在那个当下,就算我手上拿着IiPhone,我依旧不自知,这个世界最终会变成现在的这个模样。

  以上,2025-05-06 19:48:35;乙巳蛇年辛巳四月乙亥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