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从微博上粘贴下来的。
电影的一切都很好,错误只不过是我不该我妈一起看完……在Meredith这个角色上我们的理解出现了天南海北的分歧,而我百分之八十的绝望感都是因为这个,甚至不是来源于作品本身。
就比如Meredith在无人的教室找到男主的那段,她边哭边想和男主拥抱,乞求对方不要推开她。我妈立刻想到的是男主的声誉,甚至对尚未开门撞破一切的白人女老师有着谜一样的预感。接下来她也持续地警惕真Meredith的诬告,迫使男主不得不离开学校。这种思路十分的国产剧,十分的迷雾剧场。
我对她说电影把这个女孩塑造成一个好人,怎么会设置这种情节。她不置可否地说这个女孩不正常,也许被问起的时候,她控制不了自己的回答。
我呆了几秒。反应过来之后我问她Meredith哪里不正常。她很正常,并且从不伤害别人,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我妈说,刚才她哭着跑出去的那样子就不正常。
我当时的回答是(带着点破音的)“那都是暂时的啊”。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用一个正常人暂时的失常去解释和揣测她”,但其实问题的根本不在这。我会感觉被冒犯,是因为Meredith那让人难堪也让自己难堪的表现恰恰是打动我的东西,我觉得这种不忍直视的东西往往才是电影的精髓所在。在我妈眼里,Meredith这场戏是哭着出去还是笑着出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戏剧冲突点,一个隐藏的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它甚至可以是悬疑的,但绝不是煽情的。
我知道我妈所谓的“不正常”也不是病理性的,侮辱性的。她大概就是像我见过的许多人一样,把精神敏感、善于思考说成是所谓的“文艺病”,说成是不幸的根源。所以她也可以猜到Meredith的结局而毫不意外,也不那么痛惜。
这个时候忽然想起弗洛伊德,想起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的暴论。人们总是有太多的精力和兴趣去审判自杀者的文艺病,但那个天天在课堂上对Meredith进行言辞羞辱的男同学,他有什么病呢?因为太无聊了,甚至没有人愿意去诊断。Meredith的父亲有什么病呢?他的女儿从没有拿着自己的画作到他眼前晃,索要资助和投资,他却觉得眼球被污染,付出被辜负,难道不是自我意识过剩?如果这些病都太庸俗……太庸俗难道不是一种病吗。
这部电影当然不是只有Meredith一个角色可说。其实男主我也很喜欢,他对我来说很性感也很有趣。但真的要写点什么,却总是离不开这个直到最后一秒都直勾勾看着这个世界的女孩。她是黑色的画面里一个白色的点。她让我看见我自己。
她和那些无思状态的爬虫类青少年是不一样的。爬虫类青年对父母对体制实施报复的方式在她身上都行不通,因为她是一个文明人。所以她对生活感到了合理的绝望。我最难过的事是她这样的人,都还没有艺术够,甚至还没有好好享受过艺术,就因为痛苦的负荷而不得不离开。我希望她可以在玩腻了一切体裁后死去,而不是到最后内心都是贫瘠的。
那只是一颗普普通通、薄薄脆脆,属于青少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