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了四集,先下结论:本土化了,但没有完全本土化,悬浮了,但没有完全悬浮。

谈翻拍剧就不得不谈原作《龙樱》,龙樱1的设定是垫底差生1年逆袭考上东大,一贯的日式悬浮热血爽剧套路,到了龙樱2,编剧也知道1代过于夸张,给第二部的学生拉高了底子,一个文科天才,不用补习也能考上东大,一个偏科的理科天才(世俗意义上的真天才),还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学霸。看得出来,鸣龙少年里的学生是混杂了龙樱1+2的人设,再本土化改编。比如程雨杉,混的1代长泽雅美那个角色+2代志田彩良的角色,1代鱼龙混杂的小型料理店背景(本土化为棋牌室),2代的家庭问题是父亲不让女儿读书,觉得女儿高中毕业就该结婚,女人没有高学历的必要(本土化为重男轻女、继父骚扰),以及文科天才(剧里是数学天才)。

总的来说看了四集,鸣龙导演的镜头语言,一些本土化的细节,像是贴着“不是厕所”的那扇门,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些本土化的改编,给了这部剧落地的现实感,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剧情质量,结局时我会给四????,但是由于原剧设定的悬浮,导致翻拍也无法摆脱这个内核,有几个设定放在国内是很违和的:

1.东大是自主招生,所以龙樱里的男主可以打报名信息差,可以根据出题人的喜好押题,可以请东大的老师来教学生,但这一点套到我国的高考,套到清北,就无法做到,导致本来就悬浮的逆袭更加失真;

2.鸣龙里男主开班,给11班的学生免学费,鸣龙里目前“很穷+单科第一”“普通穷+数学天才”这种搭配的学生,照理说在遇到学费全免时,会珍惜这次机会,如果是“穷+成绩差”的设定,那对11班不屑一顾才更好理解,学习天赋这东西只要你有了,就很难说服自己放弃。当然,你也可以举各种极端的例子说确实有这样的人,但这种极端设定多了,同样影响观众入戏。

我本人还是很喜欢这种题材的剧的,不然也不会龙樱1、2都看了,日系爽剧嘛,热血、爽就完事了。不过我觉得很可惜的一点,就是鸣龙里能谈的,注定只能是家庭矛盾、学校矛盾,更深层的问题没法谈。

放一个龙樱2里我觉得少数直击痛点的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