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四集看了個寂寞,現在的編劇是連情緒鋪墊和埋鈎子都不會了嗎?

拿第一集開頭紅紅對小月初的救命之恩舉例子。作為編劇,你可以花筆墨去寫月初的慘(比如他的家庭以前多美好,打破這份美好給觀衆看),可以去寫反派的狠毒(讓觀衆恨上反派,代入主角,對救了主角的角色産生好感),還可以寫救人者的犧牲(為了救人ta付出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不寫這種鋪墊,你要怎麼牽動觀衆的情緒?編劇就像是懶得多花一點筆墨,就直給,反正你們知道男主爹媽被殺,女主對他有救命之恩這個設定就行了。連帶着讓男主這條複仇線也無比單薄。

還有懸念呢?編劇不會覺得你這個黑苦情樹怎麼來的懸念很吸引人吧?

拿神雕俠侶來舉例子,同樣是女師傅男徒弟,救命之恩的設定,金庸寫小龍女對楊過有救命之恩的同時,鋪墊了1.楊過在全真教被孤立、欺負;2.唯一對楊過好的孫婆婆被全真教的人誤殺;3.孫婆婆臨死前托付小龍女照顧楊過;4.全真教和古慕派的“敵對關系”等等。

正是有這些鋪墊,觀衆才會在小龍女一出場就把她劃到“友方陣營”,對她産生好感和好奇觀衆的情緒是要靠細節去引導的,我看了四集,無論是男主還是女主,至今我對他兩毫無“歸屬感”,我沒有辦法站在主角的視角,恨他們所恨,愛他們所愛。

總結,很失敗的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