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带着低俗的猎奇心态观摩东亚文化圈下的禁忌情感。但意外发现影片的深度不仅仅局限于都市传说的师生恋,也涉及到了新加坡的华人文化与现代婚姻。

不辞辛劳、忍臭贤惠的林老师在导演的语境下化作了东亚传统语境下标准的贤妻。所有的不幸都是第三方带来的,公公的瘫痪、老公的不行、学生的侵犯。父权社会的阴影仿佛也笼罩在新加坡潮湿的天气中。从家庭、婚姻、与工作中皆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只能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而下一代的希望等了8年用尽各种方法都没等到,没想到最后却是造化弄人。我一直感觉导演在结尾给林老师的结局光明如童话,即便工作休假、丈夫离婚,回到老家的林老师仿佛仍有光明的未来,而忘记了影片中前期铺垫的马来西亚政局动荡,官员腐败,洗钱等等。忘记了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从感性角度来说、我也希望林老师这样的老师值得更好的生活,而从影片铺垫那么长的阴霾潮湿的环境来看,只能祝好了。

单纯的郭学生身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值得着墨的,青春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免死金牌、但在社会道德纬度却不是。正巧前几个月上海就有女老师和男学生爆出微信聊骚记录,那瓜属实是给我开眼了。

我比较想聊的是公公角色。这个角色的存在不仅仅是为林老师的生活添堵加乱,他喜欢武术还能在瘫痪状态下教导学生毕生难忘的汉字,而且从这个角色延伸出来的剧情发展也是非常合理。在公公去世的那个雨天,林老师在公公的床上抱起了朝思暮想的孩子。新生与离世就是东亚文化圈中的衔尾蛇,即使林老师与其丈夫都曾独自一人静默消沉地坐在公公旁,公公都能以瘫痪之躯告诉他们一个字“笑”,然而笑看人生又谈何容易?

另外一点就是公公去世后遗产的分配。我的家族也是二女一儿,长辈去世前也没有明确遗嘱中的财产划分。貌似在长辈生前讨论遗嘱是非常不吉祥且不融洽的做法,我也曾和母亲讨论过此事。我当时的观点是、如果在长辈生前不把那些模糊不定且利益重大的事情以遗嘱的形式安排妥善、那么在位高权重的长辈去世后,谁能有能力和地位来再次进行权力与财产的分配呢?如果公公去世前在遗嘱中明确林老师的那一份遗产也许才是更加切实的财富保障,比如说在遗嘱中写到如果林老师和其丈夫离婚从丈夫那块的遗产中分多少钱,也会将公公的深思熟虑笑看人生描述的更加深刻吧。

还有一点就是东亚文化圈,新加坡的华语教育势头赶不上英语。想必当初李光耀也没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新加坡也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忘记“帮”这一个字了吧。当东亚文化的公公离世后、礼崩乐坏。趴灰的趴灰、养小舅子的养小舅子。可新加坡找到了新的文化支柱来支撑起快速现代化的社会了吗?

扯远了、难得看一部电影而已有点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