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正在打《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的玩家一定已经注意到了,这次的游戏内容有着比以往更加强烈的吉卜力“风味”,比如地底世界(《风之谷》)、古文明科技与浮空岛(《天空之城》)、公主与守护神(《幽灵公主》)等等。

《天空之城》里所争夺的那颗“飞行石”是对现代科技的隐喻,却也为人们指出了技术本身也是可以与自然共存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极度先进的天空城堡被植物所包裹,而充满科技力量的机器人也过上了与花鸟为伴的生活。
“飞行”是宫崎骏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题,在视觉呈现上就是各种各样的飞行器。例如《风之谷》里娜乌西卡的喷气机、《天空之城》里扑翼机等等。“飞行”和“天空之城”本身一样,既代表着人类所追逐的梦想,也象征着人类意欲征服自然的傲慢。

在人类丑陋和贪得无厌的旧工业文明衰亡后,农耕文明在《风之谷》的世界里重新建立起来。而“腐海”也并非仅仅是人类的灾难,其实它更像是一种“净化”。只要经过足够长时间的等待,“腐海”里的毒物就会逐渐消除,变成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全新的社会形态也会在这里诞生。
但讽刺的是,人类根本不会选择等待,而是会强行进行征服,当然最终也只能咎由自取。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在《地球的漫长午后》里也同样被奥尔迪斯借“魔菌”之口批驳得淋漓尽致:
“肚子人”是植物还是人类呢?“尖毛”是人类还是兽类呢?还有温室世界里的那些生物——“天茱”,无主之地的“夺命柳”,像植物一样播种、像鸟类一样迁徙的“阔步花”——它们在昔日的分类方式下,应该算作哪一类呢?我问自己,我是什么?……所有生命的发展趋势都是变傻、变小,变回当初作为万物胚胎的那粒微尘。——《地球的漫长午后》第26章

而这一点,正被宫崎骏在他后来的动画作品中继承下来。宫崎骏于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时年22岁。六十年代正是科幻新浪潮伴随全球风起云涌的左翼运动兴盛的时期,宫崎骏被彼时厄休拉·勒古恩、弗兰克·赫伯特、J.G.巴拉德和奥尔迪斯这批新浪潮作家的作品深深吸引。

在《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结尾,少女海蒂几经波折终于从压抑的城市回到美丽的乡村,画面场景也跟随人物心境发生巨大变化,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里的表达显然与奥尔迪斯将人类从城市“赶回”森林的想法是共通的:
他们成长起来,征服了世界,却忘记了成功的根源……难怪人类失去了辉煌的城市,又回到树林里去了!——《地球的漫长午后》第14章

从宫崎骏正式成为导演至今,“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这一创作母题始终贯穿着他的每一部作品。动画就是宫崎骏与现实抗争的方式,就如同科幻小说是新浪潮作家们的武器一样。
但很可惜的是,战争、污染、歧视、分裂……这些人类文明的负面产物直到今天也没有消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60年代J.G.巴拉德和布赖恩·W.奥尔迪斯那一代科幻作家试图传递的那些理念都是“无效”的。
电视动画《未来少年柯南》剧照
但是,最直接接受这些新浪潮科幻思想的“下一代人”,不管是制作动画的宫崎骏,抑或是拍摄好莱坞大片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著名电影《太阳帝国》改编自巴拉德自传小说、《人工智能》改编自奥尔迪斯科幻短篇),他们即便已经年过八旬,但如果有人想要“夺走”他们的理想世界,他们也绝不可能“拱手相让”。他们会以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的方法,来完成继承自前人的理念表达。
太阳帝国 (1987)7.71987 / 美国 / 剧情 动作 战争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克里斯蒂安·贝尔 约翰·马尔科维奇
人工智能 (2001)8.72001 / 美国 英国 / 剧情 科幻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海利·乔·奥斯蒙 弗兰西丝·奥康纳
这就是宫崎骏“再度复出”的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浪潮科幻”亦是成功的。斯皮尔伯格近期也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造梦之家》(2022),以及宫崎骏的新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这些作品能够在当下诞生,也是让我们对这个纷扰的世界还能有所期待的理由。
造梦之家 (2022)7.52022 / 美国 / 剧情 家庭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米歇尔·威廉姆斯 保罗·达诺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2023)尚未上映2023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宫崎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