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该剧不禁感叹2020年不愧是魔幻元年,魔幻现实主义的光芒再次照进了现实。打开神奇的豆瓣评论区,果不其然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讨厌它的人指责它颠倒黑白,贼喊做贼,无耻造谣抹黑我国;喜欢它的人又反过来指责讨厌它的人小题大作,反应过度,剧中的指桑骂槐完全是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当然还少不了豆瓣的核心用户——精神白种人的借题发挥,煽风点火,为它们的祖国美丽奸爸爸摇旗呐喊的同时还能不忘颠覆“他国政权”的重任。生活和工作已经反复教育我们情绪化的争执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无法创造任何价值,我们要打开格局,同时不能停止思考。

...
美国地图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总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该剧的创作同样也是基于美国的社会现实。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该剧的创作群体——好莱坞白左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由英国新教清教徒建立的国家,现在很多人会嘲笑国内的文化审核制度因噎废食,广电总局费拉不堪限制了艺术创作,但他们不知道早期美国的文化审核远比我国要严格得多。要知道时至今日美国社会都在围绕堕胎一事争论不休,在传统保守的美国老白男眼里那群吸毒滥交的非主流二溜子无疑是离经叛道伤风败俗的。随着美国的社会环境逐渐复杂,各种文化思潮应运而生,大批创作者怀抱艺术理想却苦于保守压抑的文化环境。于是他们选择了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叫冬青树林儿的地方来实现他们的梦想。一来是因为美国各州政府的权利很大,而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着大量能钻空子的地方还方便偷税漏税;二来是因为当地航空业发达,方便跑路,一旦出了什么事可以马上飞机润了。但他们绝对想不到他们将会创造一个庞大的影视帝国并掌握宣传武器,让他们这些社会边缘人物摇身一变成为社会顶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曾经靠租碟发家的网飞已经成为互联网多媒体巨头,今天的好莱坞依旧是那么 白左。

...
美国老炮儿 安德鲁杰克逊

我们不得不承认好莱坞不愧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造梦工厂,本剧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一个美国白左心中的理想世界。剧中的字幕、角色的台词以及角色使用的手机都在不断提醒着观众剧中人物所处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是几乎一致的,但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美国大地上,我们看不到新冠疫情,看不到暴力枪击,看不到MAGA,看不到BLM零元购,看不到两党的对立。剧中的美国彷佛没有种族矛盾,没有阶级对立,没有两党纠纷,所有一切糟心的事情在这个整体色调偏橘黄色的梦中都消失了就像第一集马克唱的碧奇男孩的 《Kokomo》歌词里的虚构的小岛Kokomo一样在现实中从不存在。有的只有角色工作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麻烦和讨厌的 中国,没错,理想世界怎么能少了理想的敌人呢,中国在本剧中被塑造为一个蛮横霸道又无礼的流氓国家,想要占领月球殖民月球 掠夺月球的资源,和历史上现实中的美国简直一模一样。在这里我们不禁为人类的局限性感到遗憾,果然“人无法想象从未见过的东西”。

...
现实中的马克——约翰·雷蒙德

同样可能是因为没有见过,剧里还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的军政体系上。很多小伙伴都看过经典英剧《是,大臣》《是,首相》,对于西方选举体制下的官吏关系有所了解。主角马克是个美国四星上将,是吏,是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高层。作为一个有能力有资历的军方技术官僚,马克会对总统和国防部长这样任期可能只有4年的民选官员唯命是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美国军方最高的领袖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负责指挥统筹美国各个军种,国防部长哪儿来的那么大权力直接指挥,外行领导内行是吧。国会和议会居然能绕开军方直接对马克进行军事预算上的听证同样令人匪夷所思,对于美国军工复合体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军政两界利益是高度绑定的,得罪军方直接威胁民选官员的政治生涯,国防部长都是军事集团和军工企业推举出来的代言人。举个例子,你们能想象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国防部长艾斯帕绕开马克米利直接指挥军队吗。剧中的听证会同样荒唐,几乎照搬了扎克伯格的听证会,扎克伯格虽然很有钱,但他和美国四星上将是一个身份吗,军方的高层往往会与政党的高层进行权力寻租,国防预算这样参众两院工作重心的国家大事还要公开听证,阿富汗价值600万美元的意大利山羊不见了还用得着跟你们汇报。民主共和两党之争在剧中也消失了,它们如同当年分家前一样团结。不过这些小问题都无伤大雅。

白左,白左,白始终要放在左的前面。同样是白人至上,比起田间地头只会高喊口号耍赖撒泼的红脖子MAGA不同,好莱坞对于这一主题的表现能力简直出神入化。在本剧里你能看到许多主动迎合美国社会对于少数族裔刻板印象的角色刻画,比如华裔科学家小陈,俄罗斯间谍尤里,混血黑人女上尉等角色。就像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情景喜剧一样非常自然地彰显自身白人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能适当地表达自己包容开放对待其他族裔的广阔胸怀。右翼红脖子们最喜欢拍那种”震惊!美国快完了!我们才是美国的主人!快来拯救它!“粗糙又直白的纪录片进攻性太强非常影响观感。那种不经意间显露的“我们白人就是比你们文明,比你们强”的发自内心的冒犯性不高的优越感更能让你接受自己是个配角是陪衬的事实,的如果用嘴说出来就没那味儿了,显得很LOW,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宣传功力总能让我拍案叫绝,连连叫好。国内投入再大的主旋律作品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
纪录片带师——班农

比起一些容易用力过猛的神经病喜剧,本剧总给人一种见好就收,戛然而止的感觉。可能很多人会对此不满,但这恰恰是我最佩服的地方。要知道今天美国国内的文化环境已经不能和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相提并论了,政治正确的运动愈演愈烈,MAGA和BLM的抗议活动此起彼伏,还有骇人听闻的"取消文化(Cancle Culture)",一旦你让一些群体感到不敬,它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让你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在这样的环境下搞涉及政治的创作如同带着枷锁跳舞,踩着钢丝前进,但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本剧的剧组在好莱坞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过程中依旧进行了非常精准的拿捏。你们可以看到本剧的每句台词和每个情节都充满了剧组的精心设计和人文关怀,每一次讽刺和冒犯都是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在情节安排和叙事逻辑上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用心良苦。

以上的种种努力让剧组完成了一次对于现实的”双重改造“,即通过改造糟心的现实拍成影视作品,同时又通过影视作品去影响现实的过程。对于如何让现实中的美国变得更好,本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你们为什么要搞那么多事情呢,把美国变成剧中的一样不好吗?当然它们只负责提出诉求,具体执行还要依赖国家机器。在这一切努力的背后,我看到了剧组为了团结社会各界,弥合社会裂痕,塑造全民共识的巨大付出。有人可能会指责它们捏造诽谤“辱华”“反华”,但“辱华”“反华”已经是美国社会难得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了。在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即将突破100万的今天,仍有美国人在呼吁大家放下成见,搁置争议,一起通过对付“邪恶的假想敌”——中国来实现手牵手,心连心。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精神啊!!!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影视从业者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家国情怀和精神境界吗?它们有个屁。

让我们一起在碧奇男孩的 《Kokomo》那迷幻又魔性的旋律中用心感受一群单纯而又真诚的真正的美国人对于祖国美丽奸那份沉甸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