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不久就令我热泪盈眶的地方在于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现的时候对众人的刻画,这说明好的诗歌在任何的时空中都会受人赞叹,而这种见到古人对旧迹的赞叹,是超脱于书本以外的中国式的浪漫。这说明连接当下与过去的,除了厚重的历史还有灿烂的诗歌,这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与自信。高适与李白所展现的是唐代的务实与洒脱,在我眼里看来这或许不能称得上符合历史,却是展现了创作者想表达的文化符号。叙事也并不看重情节多么巧妙,而是风格更偏向于传记。这就有了一个好处,它能充分地刻画出时代变迁和场景演化,其中镶嵌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从文化传播角度上确实出彩。
影片刻画高适,同样也刻画了李白。它所展现的是李白超然以及世俗的两面,因此李白其人,既是谪仙也是凡人。高适展现的是他自身成长的过程,他从自卑最终变得沉着坚毅,从不知变通(照搬律法)变得深谋远虑。自始至终的是他的执拗:他对家族的执拗,对自身命运的执拗,对家国的执拗。而这种执拗在“李白”的影响下贯穿始终,一方面享乐主义反向刺激了这种性格对家国的忧虑,另一方面超脱自然的灵活思想一如相扑中的虚虚实实让执拗变得坚韧而不死板,以至于在受任于败军之际既保持坚定的战略目的又能令指挥官采取多变的战术策略。李白却不曾变过,他做任何事情都率性而为,以自身的感受为标准。从一开始散尽千金的豪迈,即便落魄也要将进酒杯莫停、神游太虚,一直到后来千里行舟的洒脱。他总能燃起乐观的心态。可率性同样具有两面,关乎时也,运也,命也。
在观影过程中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小学低年级课本上的古诗都是一些盛唐诗或者是作者所写的快事。因为快乐本身就容易理解,就算是“思故乡”也只是很单纯的情感。而等到年岁和阅历稍长,可能才略微能感触到郁郁不得志的情感以及唐代即盛转衰之后人们的人生况味吧。影片自始自终的孤独感更好地从底层刻画了唐代的繁荣,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而通过前后扬州的对比,更是体现出时过境迁的情景,引人唏嘘不已。我所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年轻的朋友都在那一刻停止了吵闹。或许从那一刻起,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陌生的,无法言说的,某种被称之为岁月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