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的遭遇,核心原因在于她作为“妾”的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下,本质上是一件可以被交易和处置的“物品”,而非真正的家族成员。她的悲剧是江户时代严酷社会规则的写照。

妾室的工具性地位:阿春被选为领主妾室,核心任务是延续子嗣。一旦任务完成(生下儿子),她的价值就大幅降低。领主正妻的嫉妒成为驱逐阿春的导火索,这背后也反映了维护正妻及其嫡出子女的地位的考量。

森严的阶级与连坐制度:阿春原是女佣,与下等武士恋爱触犯了严格的阶级禁忌。这不仅导致恋人被处死,她和家人也被驱逐。江户时代法律严酷,连坐制度使得个人犯罪可能殃及亲族乃至主家。阿春的“污点”背景,可能让领主家族认为留下她是隐患,断绝关系是划清界限、保护家族利益的手段。

江户时代的社会等级森严,不同阶层间流动极其困难。阿春原本是贵族家的女佣,出身低微。即便她为领主生下儿子,其卑微的出身在重视门第的贵族家庭中,依然是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母凭子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她的身份本质上仍是领主家族的“附属品”,而非被家族完全接纳的成员。


被领主家族驱逐后,阿春的沦落几乎是必然的:

父权与家庭利益的牺牲品:回到娘家后,父亲为了偿还债务将她卖到妓院。在当时的家庭结构中,女儿(尤其是身份已有“污点”的女儿)的权益,常常需要为家庭整体利益让路。

女性缺乏独立生存空间:江户时代的女性,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社会身份。像阿春这样失去家庭庇护、名声有损的女性,谋生手段极其有限。妓院成为了她们不幸的常见归宿。

电影改编自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女》。这类文学作品常通过描绘人物命运来反映世情。是艺术化的集中。阿春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底层女性可能遭遇的多种不幸,如阶级压迫、性别歧视、家庭剥削等,是艺术化的典型悲剧。

阿春的悲剧并非偶然。她如同一件为父权、贵族利益服务的工具,价值被利用完后便被无情抛弃。这部电影深刻地揭示了江户时代底层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命运。


喜欢这个短评(原作者:荒也)

...

主题:真爱她的男人都是底层阶级、都最终不幸。占有她的男人无一不高官权贵、都选择抛弃。空间:通过台阶、楼梯等调度,实现阶级的僭越和权力的反转。声效:寺庙的鼓声,三味线的弦音分别引出,过往回忆和未来昭示。遇见儿子那一段的无声处理,简直高明。身体:直立、蹲坐、蹒跚、佝偻、和不断跌倒。


再讲讲我的观影体验:

剧情发展的太巧了,什么都刚好赶上,来不及进入一个阶段,又开始下滑到更惨的地步。女主生下了未来的领主,这个贵族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让她去妓院吧,从贵族视角来看,这不是损坏自己家族的声誉吗?领主母亲是妓女,这肯定比“母亲是底层出生、乱了阶级和更底层的男人相爱”更加丢人啊。虽然本故事是艺术的集中表达,但是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