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被社会与家庭双重压迫着。
在社会上,她们一天工作12个小时,在恶劣的环境中苟且偷生,忍受着上司随意的性骚扰,拿着比男人低一半的工资。
在家中,她们要负责照料孩子,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为孩子做饭,为丈夫泡茶,晚上在床上累得速速睡去。
这时,有女性站了出来,呼喊着争取女性的权益,女性的投票权代表着的是背后千千万万数千年来女性被剥夺的人权。
她们上街打碎玻璃,放火烧了邮筒,切断电路。为什么这么“激进”?因为过去的五十年哪怕是过去的漫漫长河中,女性以一种温驯的姿态进行过抗议,而这抗议甚至比不上半夜蚊帐里进的一只蚊子,无人听闻,无人在意。“我们上街打碎玻璃,烧毁房屋,因为战争是男人唯一接受的方式。”
而开始了平权的路,便是走上了不归之途。
社会冷眼以对,媒体被嘘声,丈夫觉得颜面尽失,竟可以随意剥夺妻子与孩子见面的权利,随意地将孩子“转让”他人。
Maud一开始拒绝承认自己是一位妇女参政论者,因为担心遭遇社会的唾弃,可是这个社会早就抛弃了女性,剥夺了她一切权利,还要自诩她拥有这些权利,当她的工资被抢走,孩子被买卖,她已失无可失。正如她在给警官写的信中说道:我已经无法再容忍。
影片中Maud的邻居以及丈夫对于她的态度,也正是社会主流对于女权主义者的看法:激进,丢脸,不切实际。丈夫终究还是把她当作财产,当作满足自己虚荣心与社会身份地位的工具。
和Maud的丈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dith的丈夫,他暗中协助Edith开展女权运动,为她提供一切支持,我想,这并不代表着他完全理解女性的苦楚,理解Edith的所作所为,可这一举动的的确确是出于他对Edith的尊重与爱,他没有把Edith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而是把自由交还至了她的手上,并用爱,用自己同样微弱的力量去支持她。
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便是Edith多次被捕之后,丈夫不忍看她再受摧残,一边哭着说对不起,一边把她锁在橱门里,阻止了她去参与向国王的示威运动。不忍,无奈,苦楚,心酸在此刻混杂。
故事的另一端,Emily决绝地冲上赛道,张开双臂,仿佛真的拥抱到了女性渴求已久的自由。接着,赛马奔腾而来,将她弱小的身躯碾压致死,可她强大的精神从此再也不会消失。
女性真的获得了投票权,渐渐到来的是选举权,抚养权……
她们真的取得了男人眼中不可能达到的成功。这一切没有她们的牺牲是不会得到的,她们不仅拥有莫大的勇气,还有及其高超的智慧,懂得如何利用舆论,逼迫当权者做出改变。因为让顽固者改变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不得不改。没有她们的血泪,性别平等不会达到今天的高度。
可是,这还远远不够,今时今日,这世界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男人手中。我们依然可以随时被嘘声,女性遭受着性骚扰,性暴力,职场不平等,家庭不平等,不平等的生育权,对自己身体的掌握权。
如果有人认为当今社会男女已然平等,我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错觉。就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为什么女性走夜路仍然会害怕?一个倾斜地几乎竖直的天平,不是因为稍微移动了一点就等于平衡了的。
是的,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可话语的重要性依旧无法忽视,有多少女性会被这些话语唤醒?尝试着走出泥潭?意识的觉醒是改变现实的第一步。
必须万万强调,万万警惕,性别平等尚未达成。并不要把这话语权让渡给任何人。现在的性别不平等不像上个世纪那样显而易见,所以更容易被抹除,更容易被忽视,也更难去反抗。所谓“隐形的歧视”就是如此。
女性主义也许不仅仅是一种立场,还是一门学问。正如上野千鹤子所提到的,现在的女性主义者的许多想法,其实前人早已想到甚至行动过了,只是我们不知道,于是又从0开始了,这是太可惜的事情。要践行女性主义,发展女性主义,绝不可忽视这些女性主义先驱们的力量与成果。在此基础上,报以好学之态度,理性之头脑,不屈之勇气,相信性别平等一定有一天可以实现。
受压迫的女性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地球上的各处,我们占人类的一半,是不可能,也绝不会再次倒下,成为另一半的奴隶的。
这天地已然开始广阔,切勿让这大殿再次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