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导演Alfonso这段童年的回忆发生的容器。西语片的性质也赋予这个名字另一层内涵,这是一份关于爱的记忆。【ROMA|AMOR】
生活本不就不疾不徐,再波澜壮阔,也分分秒秒,缓缓穿行,无法快进,无法暂停。这是这段两小时的黑白回忆录给我的感觉。它的画面由黑白和灰度的变化组成,如读一本书,一篇文字,朴素的白描,留下你很多也很少。没有太多色彩,却可以是所有你能所想的回忆中的色彩和组合,勾起观者共鸣、共情和思考。所以回忆是有颜色的吗?或许个人视角的回忆是有颜色的。但色调传达了太确定的情绪,可如果这段回忆包含着不止一位参与者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情感起伏,所以色彩代表的情感的叠加也就是黑色的,那黑白灰或许是最精准的着色。
剧组透露,这部电影的演员在当天开拍前是没有剧本的,正如同生活本就没有剧本。这部电影更是这份回忆里每一个主体的关于时光的记忆的群像。新年盛宴的茶几一角,有奶瓶,有玩具,有酒,有烟,有茶,代表群像中的幼儿,青少年,成人,女人,男人,老人,不同对象之间催生不同的矛盾,关系为爱,它由对象的言辞举动的变化而瞬息万变,也反向塑造着对象,打磨着关系和爱自身。
新年盛宴一角,有奶瓶,有玩具,有酒,有烟,有茶,有食物,代表回忆群像中的幼儿,青少年,成人,女人,男人,老人,
电影表面的朴素平淡却传达着导演表达的野心,一即为万物,简单最是复杂。这里我只想把目光聚焦男人女人关系和“爱情”之中的女性,谈谈我的所感所想。
Cleo与Fermín十指交握
我一直想传达的一个观点是,我们是否一直高估了爱情。
我们的文化赋予爱情神性,因而我们疯狂追求爱情。就像历史滚滚进程中人类不断武装自己,想要更快更强更永生不灭。对神性的迷恋,是刻在我们基因之中的。男性和女性在这次神性追逐中的动作却截然不同。
男性是结果导向的动物,爱情之于男性,更像是在追求神性时的桥梁,他们运用爱情的神性,沟通女性,产生共鸣,建立信任(家庭)。而男人真正追求的是自我的神性。他们通过爱情获得繁衍子嗣的机会,获得不灭性,生命的延续,这是神性之一;家庭是他托付的载体,托付自我之外的责任于家庭,以保全独立性以便追求社会/精神意义的不灭性,这是神性之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抱怨男人善变的原因。他们的目的从来不在于爱情,又怎么会在爱情上逗留太久,荒废时间呢?
而女人则是头脑构造皆然不同的一种动物,她们是过程导向的。注重体验,因而执着于爱情初期对方营造的生物化学信号所催生的美好感觉,并期待这样的感情可以延续一生。很大一部分的她们追求的神性就是爱情的神性之本身。这种神情像一块幕布遮在我们眼前,幕布上播放的尽是”爱情“的赞歌,阻挡我们看到其他的人生选项,更多神性的选项。
追逐
沦陷
离开
所以我质疑,爱情只是一场社会性的一场构陷。
远古的女性,或迫于生活,甚至迫于生存,在力所不能及的高危险性的捕猎,在繁重的劳动面前,被自然选择而安于这一构陷,接受爱情作为这场自我妥协美丽的外衣。但今时往日,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从这样的自然选择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女性的心智我认为还没有。时代的变化太快,我们的心智快要跟不上。现在的这种社会性的进步是赋予所有人类向神性跨越的一步,这件美丽外衣外的神性求索是未知的,但未知不仅可怖而可爱。我愿每个人,放在性别之分,先认知自己的人性,在区分自己的性别性。我希望女孩们,先执着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再仔细探求性别赋予我们的可能性。我们或唯物或唯心的世界观已经把我们看世界的视角缩到一个极小的机位,别再用性别束缚自己,仅剩一孔来窥视自己的生命潜在的神性。
我不否认爱的神圣,但我质疑是否爱的概念在社会的行进中被偷换,但能指的爱与所指的爱永远无法对标。我在大多数称之为”爱情“的情感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身上的另一副镣铐。爱情更多是情(情绪),爱却太少。
我认为的爱,借一句佛理,即是不住相于布施。爱是给予,不在意何去何从,并且在给予后忘记给予的动作。
我永远渴望真正的爱,也在练习自己真正爱的能力。而我的方式,就是从爱这个世间我们最了解的人:“我”开始。爱自己,与自己相处相守,维持一个人的平静,求索个人的神性。这一切,都该在我短暂人生的第一顺位。渡人先渡己。
Shantih Shantih Shant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