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Benedetta》改编自《Immodest Acts:The Life of a Lesbian Nun in Renaissance Italy》,影片中没有交代这位有着戏剧性色彩的修女的结局,原著中Benedetta于1661年8月7日在修道院因病去世,在死后依旧有信徒想要仰慕她的尸体。
贝内代塔露出乳房的海报看起,本片是地大改动于《Immodest Acts:The Life of a Lesbian Nun in Renaissance Italy》。不光指对历史改动之大,原文中巴尔托洛梅娅针对贝内代塔带着威胁性的控诉也被范霍文消除了。
原著控诉——这些事情或许可以澄清他们究党是来自天堂的犬使,还是来自地狱的恶魔,这个修女贝内代塔,连续2年每星期至少三次在晚上宽衣厨寝之后,总是要等着她的陪伴宽衣,然后诡称她需要帮助,叫她到她那边去,巴尔托洛梅娅过去后,她就抓住巴尔托洛梅娅的手臂,把她推倒花床上。她就像个男人那样拥抱巴尔托洛梅娅,压在她身上亲吻,还对她说些情话。她对巴尔托洛梅娅的挑逗是那样的火热,结果使两个人都玷污了自己。她就这样强迫巴尔托洛梅娅待在她身边,有时是1个小时,有时长达两三个小时......"巴尔托洛梅娅的证词肯定使她的听众大为震惊。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在安东尼奥,戈麦斯、格雷戈里奥·洛佩斯和普罗斯佩罗·法里纳奇的法律诠释一类的著作中读到过这类案例,近几十年来,这些著作已经印刷出版,并在意大利广为流传。然而,从书本上读到这类案例是一回事,自己亲耳听见这种事情又是另一回事,就他们所知,在意大利任何一个女修道院中都还没发生过这种事情.与原作思考重心的割裂,在观感上带来一种似有似无、难以名状的错位。范霍文最后告诉我们,比宗教压抑之下的女性性欲和命运更高深的主题,那就是教廷权力机构对待信仰的虚伪。宗教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之中存在的虚伪也并不一定完全是他们本身的问题,而是更强大的某种力量借助这个群体而体现出来的问题。
如果我们还在想着用某种方法或者借助于某种力量去“破解”宗教中的虚伪,那么最后的结果有可能就是迫使宗教中的虚伪更加的愈演愈烈。对立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只有消融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而这个消融,前提是我们自己本身有足够的量和度。一切顺其自然,自然是宇宙中最纯净最真实的力量。西方最早记录在案的女同性恋事件,被人类社会刻意掩埋了两千多年的女性欲望与权利争夺,最终又沦为探究另一个不合时宜的工具。
贝内代塔自1599年来到泰亚廷修会后,她在修会巾的头几年从表而上是平淡无奇的,修会里的其他修女在20年后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贝内代塔进入修会和其他女孩一起生活后,她的所作所为都非常恭顺并堪称典范,不过只有贝内代塔自已才意识到,超自然的现象已经开始显露,贝内代塔对圣母显灵的反映与她早年对待超自然现象的态度完全不同,以前她把奇迹当作自然中的事情一样看待,现在她却被奇迹吓得惊慌失措.圣母的显灵证明了上帝无所不在的力量.就像在女修道院中,为了强化修女的宗教信仰而让她们阅读的那些圣徒的奇迹那样。
幻想的意象 | A1.
第一次幻想——遇到Bartolomea之前的戏剧表演中看到耶稣召唤自己成为新娘,是对于全片第一次神秘化以及作为全场铺垫的意象概念。贝内代塔的童任和孩子气的真诚正在让位给成年人的宗教世界,乡土文化正在为宗教文化所取代。童话式的女主人公正在开始追随诸多圣徒的足迹。由于害怕,beineidaita没有将那天她在祭坛前看见的全部情景告诉院长和修会果的其他人。她只是简单地说圣母像倒下来了——这是个被认为不幸,但并非灾难的消息。最后,贝内代塔也让自己相信是这么回事。当然,圣母像倒下来这件事可以有各种意义,这或许是神圣卷顾的象征,就像贝内代塔最初所想的那样;这事也可能是个坏的兆头;或者这只不过是一件毫无重要意义的自然偶发事件,就泰亚廷修会的人来说,她们认为这事有些不详,但并没有把它看作多么了不起的事,这件事是几十年之后通过同忆复述出来的,看来在当时并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beineidaita很快就湮没于默默无闻的共同生活之中了。
耶稣是救世主,就像牧羊人一样保护羊群,而羊群代表人类。 耶稣出生时是牧羊人先发现的,且被天使告知这是主。总之耶稣和牧羊人、羊群有不解之缘。
第二次幻象:在大厅众人合唱时,被进入修道院的贝内代塔在背后被偷偷抚摸。禁忌行为激发贝内代塔罪恶感,从而“第二次”看到幻象,自己被蛇缠绕,然后被耶稣拯救。《圣经》白纸黑字写道:“酒发红,在杯中闪烁,你不可观看,虽然下咽舒畅,终究是咬你的蛇,刺你如毒蛇。”毒蛇象征诱惑,在贝内代塔被巴托洛梅娅的挑逗后,它们三五成群地袭击贝内代塔。好在女主还没自我放飞,心中的基督闻声赶来,挥剑杀死毒蛇。这类动物象征在2017年的《西尔玛》中也出现过,女主幻觉中感受女二触摸,一条毒蛇蔓延至其咽喉深处,当贝内代塔向神父告解,被老院长点明需要主动受苦才能更靠近耶稣之后。尽管梦幻中具有惯常的场景和高扬的情调,但她看待这些幻觉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像其他的梦幻者一样,她明白梦幻力量的危险性。作为一个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社会里的笃信者,她并不怀疑梦幻的真实性,将这种现象视为病理性幻觉的现代观点在那时还没出现。尽管梦幻中具有惯常的场景和高扬的情调,但她看待这些幻觉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像其他的梦幻者一样,她明白梦幻力量的危险性。作为一个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社会里的笃信者,她并不怀疑梦幻的真实性,将这种现象视为病理性幻觉的现代观点在尽管梦幻中具有惯常的场景和高扬的情调,但她看待这些幻觉的心情却是复杂的,像其他的梦幻者一样,她明白梦幻力量的危险性。有梦幻者中常见的另一种异端思想,就是相信通过祈祷和与神交合,他们可以超越个人罪似的羁绊。反过来,他们自己的至善状况又能够作为他人获取神恩的直接通道。仔细的证词中这种思想的荫头,特别集中地检查了她叙述的耶稣的告诫“她必须小心保持内心的纯洁,给所有的修女作好榜样,主要就是澄清前一次讯问的证词,切基又仔细地查问了这段陈述.贝内代塔相信她有能力比其他人达到更高程度的善吗?她相信她能保证其他人的得救吗?"她毫不怀疑地坚信,她能做的事,其他人也能做”,她回答说。她的意思是说,她要为那些听她讲道的人作个好榜样,她不能肯定那些以她为楷模的人是否会得救,但作为总是寄希望于上帝的她来说,她只能是希望她们能得救”。大教长及其随员满意地得知贝内代塔梦幻的内容和意义与信仰并不相悖之后,他们还弄清了贝内代塔恢复正常后梦幻对她的影响。一般都认为,真正的梦幻都不会使梦幻者因得到神的眷顾而骄傲,与之相反,他们变得更加谦卑,更加明白灵魂所沐之总惠游非山于其自身的优点,而只是由于上帝慷慨的疑予。作为感激的回报,一个真正梦幻者的灵魂会焕发出新的追求美德之路的热情,并!与他人分享其获得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在看见幻象之后变得傲慢和缺乏博爱,则暗示出这是恶魔的假像。
第三次幻想:耶稣要求女主献身,女主拒绝,完成了对他权力的反抗。中间还有一个对比性场景可以佐证,在第二次幻象至第三次幻象之间,女二在女主换衣服时提出想看一眼,女主的回应是:“我们无权在其他人面前裸露身体”,这个阶段的女主是真的不能,因为她还没有获得向他人展示自己身体的“权力”,而在第四次幻象结束之后,女主有多次全裸的场景,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拥有了决定如何展示自己的身体和向谁展示自己的身体的“权力”。
第四次幻象: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女主上前褪去耶稣的衣衫裸露出的是女性生殖器,女主与耶稣双手合并,通过此感受耶稣所感受到的苦难。前两次幻象中的女主都处于权力服从的地位,到了第三次,推翻了他权力,而到这一次,她建立了新的权力,由服从者转变为权力的支配者,完成了神性权力与人性/欲望的结合,完成了自身的觉醒,在幻象里,态度都是非常明晰的而在最后一次的幻象里,而从这一次幻象之后,贝内代塔和女二的同性关系也彻底浮上台面。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耶稣为何只在前45分钟的剧情中出现过,第四次幻象之后耶稣所有的行动和话语皆通过“附身”女主而展现,而不再通过实体展现,因为觉醒后再没有耶稣,是权利配合的主宰者。
人物与历史 | A2.
贝内代塔与“贝内代塔”
究竟女主是诚实的教徒还是上帝,结尾也没有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是在上帝感召下用技法成为了上帝替身,也可以是中世纪无处可走的骗子为了权利欺骗了整个城市。处处渗透出意大利中世纪宗教的虚伪,以及不得不依赖神性获得慰藉的社会。女一在第一天来到修道院,院长站女一,她们是利益共同体,女一第一次看到耶稣是他在牧羊,剧情推动,女二闯进修道院大门,后面跟着一群羊和把他当媳妇的爹。所有人都在信与不信,信仰可以为我所用,只要足够虔诚。圣痕的真实与否已经不再重要,谁能取得对上帝旨意的最终解释权。导演展现宗教权力结构矛盾的完成度之高,高到看不见漂浮在主题表面之上的情欲片段,与电影主旨根本不相关。两位女主是相爱的,但是二人家境、生长环境、天赋点都不同。贝内代塔很典型的已经够多了,她小时候斥退劫匪这段就表现出了她与常人不同的魄力和勇气。“神谕”,是为了得到权利,权利不只是修道院的老一,贝内代塔明显掌控了城里人的信仰,她就是耶稣。至于“神谕”,是真的因为看到神,而做出的真相。最后的结尾贯穿全剧,女主依然充满敬畏走向修道院。都没有阻止她成为心中的渴望。在范霍文的理解,这个故事开头,更是奔着使命而去的骄傲。
巴托洛梅亚(女二)
开启贝内代塔内心权欲和情欲的人——父亲和巴托洛梅娅,对贝内代塔的觉醒过程无比重要的一位人物。
父亲送她到修道院生活成长,贝内代塔相信父亲的选择,在演出之际看到双亲欣慰的凝视,不由得生出站得更高的欲望和幻觉——唯有如此,她才能更接近耶稣与基督。巴托洛梅娅落难求助,她恳请父亲救下少女,不经意扮演了救赎者的角色。这个少女让贝内代塔第一次感受到怜悯的力量。随即梦里显现出她内心的满足,与耶稣再次相遇。形象单薄的问题,还体现在读者观众仅能从女主家境优渥等条件略写,来推测女主文化水平比较高。即使久处封闭环境会使人产生防御心理,贝内代塔不会对外来者感到惊慌失措,真我和面具形态轮番转变。使命感是人的另外一个灵魂,贝内代塔完成了自内而外的觉醒过程。
前院长Felicita
影片开头老院长和贝内代塔的父亲对嫁妆讨价还价这一段也表现了她更在乎的是修道院意义上的利益,而非神性和基督上的救赎。院长虽然怀疑贝内代塔,但为了修道院的前景甘愿妥协让位。因为女儿为自己而死,试图报复,去往佛罗伦萨指控贝内代塔 ,也目睹了教廷的穷奢极欲和道德上的腐败。成为在最终审判中倒戈的关键人物。她被定位在了宗教体制化后的一个典型角色。她内心并不坚定,她也并不清楚耶稣基督到底何时会以何种面目出现。即便是她窥破了女主的秘密,最后仍然在一番耳语之后走向了权威的反面。但她心中充满了疑惑,又在女主的篡权后恋恋不平。但终究她也是在混沌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宗教笼罩的中世纪或在之后的世界,错误的活着。
348年,意大利爆发大规模黑死病,害虫是主要传播媒介,草原给了这些病毒宿主一个天然培养皿。黑死病所到之处即是死神降临。而后罗马教廷一系列骚操作,奇妙的是,电影中反复提到的疫病带给人们的恐慌与神迹圣痕的屡屡降临,都和当下人们的处境暗合。空间的即是政治的。范霍文这次的电影想讲什么了。以往大伙常批判的是资本主义如何加速了爱欲之死,使得爱情粗鄙化,《圣母》则将边缘的女性视角直接放置到猎巫运动阴影下的宗教背景中来谈论,基调虽然有着浓厚的历史感,但现实寓意无处不在,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今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