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告别,痞子还是有实力,收的真妙,甚至把终当作一部完全独立的电影来看也丝毫没有问题,把它和Q连着看则是更佳。
开头随着“净化”这一宏大场景后,进入第三村,不同于传统其他动画系列终章的紧凑和密不透风,痞子加入了大量的“闲笔”,然而真的闲吗?
长达50分钟的日常场景似乎带我们回到了EVA的开场,甚至可以从缝隙中逃逸至TV最后一集中欢乐的平行世界,模拟意识流结局中的图景,构建出濒临毁灭语境下的临时乌托邦。这种返还式的幻想动摇了使徒来袭以来建立的危机叙事体系,以近乎现象学的方式重新审视“存在”的本体论基础,在类似于“桃花源记”的濒死边界中通过不断对日常语言体系的反复叩问并更新了世界。
真嗣在广阔的天空中默默坐下,任何人都能随意介入,他不再被框在以往”陌生的天花板”、幽闭空间中仅剩的床…这些空间里,开放式的空间使心之壁逐渐柔性地融化,而非被强硬地打破。黑丽也绝不仅限于对命令/司令的绝对尊崇和对真嗣简单“出厂化”的喜欢,而是在希望和绝望交织下找到真正的自我,在无限轮回的设定下生与死并不简单地存在着,因此“告别”便显得复杂和含混。
也正是这段让真嗣真正地成长,不同于先前对成长对应驾驶EVA、去简单地承担责任、得到父亲认可这些实则在社会上作为成功心理学的鸡汤存在着的虚假成长,真嗣向俄狄浦斯这一结构发出了存在性的抗争,并骄傲地、自信地喊出“大他者”不存在,所谓的父亲、坚强帷幄运筹的司令不过是虚假成长到极点后的碇真嗣罢了,在认识到这一点后,父子间的关系完成了倒错,真嗣开始占据父之名并更完整、坦然地面对实在界/死亡的存在,不执迷对凌波/碇唯的追求,不沉溺在补完后均质的世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成长。真嗣,以及同样是青春期的我们逐渐意识到我/我所迷恋之物的脆弱不堪,不再像Q里不听劝阻只想倚杖自己成为救世主来拯救世界,不再懵懂地想要打碎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告别”,告别幼稚,接受没有EVA的世界,清醒地回到世俗的符号体系中。从这点上看终似乎不弱于死与新生中表达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随声听这一设备是贯穿系列和人物的重要物象,在多位角色间接力传递的过程中每一次物理损坏都对应着人际连结的断裂,而持续修复则象征着跨越心之壁的持久努力。其回环往复的运动轨迹,恰好构成对EVA世界因果律的微观映照,正如人类补完计划不断经历着启动与中止、EVA世界的轮回,这个不断更新的听觉装置也持续经历着接纳与拒绝的轮回。
至此,真嗣已无需穿上那件厚厚的EVA外壳来确认自己是自己,走出车站,自己本身就是自己。
EVA是一场梦,跨越26年的长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Synecdoche
一部极具复杂性和自反意识的电影作品。从编剧开始,跳脱关于戏剧、生活或艺术创作的故事,与《盗梦空间》或《楚门的世界》相比,这部电影在媒介自反与结构层次上走得更远,它不依赖于外在的科技设定或明显的叙事陷阱,而是直接切入创作与生命之间的虚 ...
有关媒介
这是一点短评里写不下的本片对影响概念的引入方式其实很有意思,相比于穆赫兰道大量的主观镜头的延伸,且很多时候是无主体发出的,然而本片的“主观镜头”这一角色由摄像机来充当。粗糙的DV画质有一种天生的神秘,闪烁的颗粒度以及低分辨率的画面是 ...
三界下的大开眼戒
想象界:Bill的自我形象:他开场时处于一个稳固的想象界认同中。他是一位成功、英俊的上流社会医生,拥有美丽的妻子和女儿。他认同于“好丈夫”、“好父亲”、“受人尊敬的医生”这些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他的世界(豪宅、宴会、病人)反映并强化了 ...
死亡幻觉:哲学寓言与现实回响
当波音747引擎如陨石般砸穿唐尼·达克家的屋顶,一个谜题就此展开。理查德·凯利用这部充满谜语的电影,将青春期的迷茫与哲学命题糅合。唐尼被抛入的“离线宇宙”,本质是一个即将崩塌的平行时空。这个被《时空旅行奥义书》定义为“圣物降临后的2 ...
阿诺拉
影片以短视频时代的“抓马”叙事开场——富二代救风尘、婆媳大战、街头逃亡,看似狗血的情节实则是导演对资本主义的精准解构。阿诺拉的婚姻被比喻为“资本市场的恶意并购”,她的身体成为交易货币,这种将浪漫关系异化为经济契约的设定,让人联想到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