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年青时是个戏剧演员,老去的他常在树林里草地上,用充满诗意的戏剧化语言喃喃自语。
家人团聚为他庆生的当晚,电台广播了核弹已经发射,大战即将爆发。
世界陷入黑暗,天下大乱。亚历山大低声说“我等这一天好久了”。他要做拯救世界的英雄。
奔波劳碌之后,他去了女佣茱莉亚家,他更愿意对不大熟悉的人吐露心声。他用长篇幅的戏剧感十足的叙述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过往,这段蓦然让人想起《哈姆雷特》中王子对母亲的长篇痛斥。这是亚历山大沉睡在心底的反戈一击吗?
大梦初觉,原来这一切都是梦中物事,悲愤的亚历山大失去了所有的梦想,他痛恨这容不下梦想的平庸现实。
他愤怒地烧毁了自己的房子,烧毁了他眼中的现实。
熊熊大火是梦想对现实的强烈不屑。
片尾,小儿子安静地 给小树浇水,躺在树下 轻声说:万物起初,就有了语言,为什么呢 ,爸爸?
结尾字幕打出:
本片献给我的儿子安德鲁什卡,
愿他充满信心和希望!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孩子,愿你有梦,永不熄灭。
老塔借用《镜子》回忆一生,给生命注入诗意。《牺牲》在梦醒后,用生命踩踏平庸。
用生命充值梦想,用牺牲换取不凡。 老塔用自己经营的世界与现实割席。
只是,为什么我觉得,亚历山大是长大的伊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