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很多拥林派论者非常喜欢将87版电视剧《红楼梦》吹捧为“不可超越的经典”,但在87版电视剧初播之际,情况则正好相反。当时持拥林派观念的评论家绝大多数都对此剧恶评如潮,理由大体都是说此剧“赞美”并“抬高”薛宝钗等“封建势力”,削弱了林黛玉作为“叛逆者”的“正面形象”、“光辉事迹”云云。当时的官方红学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87版是一部相当失败的电视剧,既不如高鹗续书,也不如19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故此,他们呼吁今后再改编《红楼梦》不能甩开高鹗续书另搞一套,应该严格依据程高本一百二十回来改编。具有讽刺性的是,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是当真听从了这些拥林派红学家的意见。但新红播出后,拥林派论者又纷纷改口,痛诋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说10版远不如87版,而(当年被他们骂为“失败”作品的)87版才是《红楼梦》的“经典”。

由于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当年的“盛况”。为了真实还原当时的舆论环境,笔者这里贴一段当时在拥林派论者中颇有代表性的言论:

《红楼梦》电视剧编剧之一的周雷同志在谈到编剧的指导思想时说:“我们只能按曹雪芹原著,不宜按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改编。”电视剧根据脂本,死守“崇曹贬高”的信条,将《红楼梦》改编成了贾府盛衰史,起码是在客观上大赞了熙凤治家理财之良才,宝钗淑女之贤德,贾母之慈爱,大大削减了林黛玉的戏,使之变得苍白无力,暗淡无光。一些未看过《红楼梦》小说的观众对贾母、王熙凤、薛宝钗赞赏不已,对林黛玉却嗤之以鼻。最不可忍受的:第一,是将曹雪芹已删掉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恢复原状,荧屏上有“卸衣”等不堪入目的低级庸俗细节镜头;第二,是将黛玉之死的悲剧气氛作了极其淡化的处理。凡看过百廿回小说的人,几乎没有几个对电视剧不存非议的。《红楼梦》电视剧的不甚受欢迎,有力地反证了“崇曹贬高”之谬,反证了高鹗续改《红楼梦》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见肖景清《从林黛玉之死说起》,刊载于《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

以上文字出自湖北学者肖景清《从林黛玉之死说起》,此文发表于87版初播的两年之后。按此文的观点,87版“起码是在客观上大赞了熙凤治家理财之良才,宝钗淑女之贤德,贾母之慈爱,大大削减了林黛玉的戏,使之变得苍白无力,暗淡无光”、“将黛玉之死的悲剧气氛作了极其淡化的处理”,从而使得“一些未看过《红楼梦》小说的观众对贾母、王熙凤、薛宝钗赞赏不已,对林黛玉却嗤之以鼻”。故此,文章的结论是“凡看过百廿回小说的人,几乎没有几个对电视剧不存非议的”、“《红楼梦》电视剧的不甚受欢迎……反证了高鹗续改《红楼梦》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一言以蔽之,87版因为赞美宝钗、踩低黛玉,从而成了当时拥林派论者心目中的一部“不甚受欢迎”的失败作品。
但87版真的是在赞美宝钗、踩低黛玉吗?事实正好相反。从87版的剧本编写,到剧组人员当时接受媒体采访的访谈资料都可以看出,87版是一部挖空心思吹捧黛玉,造谣诋毁宝钗的戏,其捧林诬钗的倾向十分明显。倒是高鹗续书从来没有这样明显的捧林诬钗倾向。比如,同样是写黛死钗嫁,高鹗特意写了宝钗出嫁前的委屈心态:“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薛姨妈用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话。宝钗自回房内,宝琴随去解闷。”(程甲本第97回)在程本中,根本不存在所谓宝钗“处心积虑谋夺宝二奶奶之位”一说。倒是87版胡编乱造出紫鹃为黛玉婚事向宝钗求援,遭宝钗冷漠拒绝的情节,以栽赃诬蔑宝钗“伪善”、“功利”云云。跟高鹗续书相比,87版才真是拼命踩低宝钗、抬高黛玉,却反倒被当时的拥林派论者抨击说是“大赞宝钗淑女之贤德”、“使林黛玉暗淡无光”,岂非冤哉枉也?其实,87版遭遇这种意外,既冤又不冤。

现在我们知道宝钗形象的脂程之别绝不是善恶之别,而是两个宝钗同样高尚善良,只是在思想意志层面上设定不同。曹雪芹将宝钗写成是既有外在儒家淑女贤妻人格,骨子里又深具愤世嫉俗、淡泊出世之精神风骨的完美女性,堪称是整部《红楼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高鹗去掉了脂本宝钗愤世出世的精神内核,仅保留了程本宝钗作为儒家淑女贤妻的外壳。但即便如此,程本宝钗仍然不失为一位高尚正直、值可敬爱的正派人物。恰如海圃主人在《续红楼梦新编》中所说的那样:“查得敷文真人妻室薛宝钗,在家奉母,克尽其心,待兄曲全其义。及于归后,仰体公姑,和睦姊妹,静守女箴,克娴妇道。理合笃赐麟儿,以慰柏舟,以光阀阅。”这虽然是续书之续书上的话,却完全符合高鹗“福善祸淫”的思想,也符合高鹗写宝钗有孕,将来生下宝玉遗腹子,飞黄腾达、兰桂齐芳的用意。在曹雪芹的脂评本原著中,宝钗与宝玉是真正的愤世出世思想上的知己,正所谓“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宝玉、宝钗婚后夫妻恩爱,“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最后也是宝钗凭借自己在佛道方面的“博知”,主动引导丈夫悟道出家,复返大荒山。而宝钗自己甘愿为宝玉作出这样沉重的自我牺牲,“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并且获得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内心安宁与幸福!高鹗去掉了宝钗的愤世出世的精神本质,将她变成完全的儒家贤妇,所以续书中二宝之间并不具有这种“较诸人皆近”的高度精神契合。尽管如此,程本中宝钗、宝玉婚后也有过一段恩爱甜蜜的夫妻生活,以至于让宝钗怀有身孕。在这一点上也跟87版让宝玉婚后将宝钗当阶级敌人看的态度完全迥异!一言以蔽之,脂本、程本实际上皆是持尊钗抑黛的立场,只是赞的方向不同(曹雪芹赞的主要是宝钗的愤世出世精神,高鹗主要赞的是宝钗的温柔贤淑),赞的力度有大小(脂本对宝钗的盛赞比程本更为热烈),而并非一些论者所说的立场相反。只有87版跟脂本、程本真是立场相反。足见,87版虽然打着曹雪芹和脂评本的旗号,由于其捧林诬钗的主观意志,已经使得它距离曹雪芹和脂评本比高鹗续书还要更加遥远!

从以上分析来看,87版如此卖力地抬高黛玉、踩低宝钗,本来应该是很投合拥林派论者的胃口的,但当时的客观反响却正好与此相反。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拥林派红学的那一整套捧林诬钗说辞,其实最初恰恰是建立在对高鹗续书的误读的基础上的。高鹗续书将黛死、钗嫁二事置于同一时空,尽管高鹗自身并无丝毫贬斥宝钗的主观意志,但客观上却很容易让同情黛玉的读者将满腔怒火胡乱喷射到同为家长意志受害者的宝钗身上。特别是在高鹗笔力不足,对宝钗出嫁前的委屈心态仅仅点到为止,未作详细铺陈的情况下。拥林派读者很容易将续作者本人的意见抛在一旁,越俎代庖地启动各种泛阴谋论的观念,肆无忌惮地将宝钗诬蔑、诋毁成一心谋夺婚姻、置黛玉于死地的“女曹操”。这种捧林诬钗谬论发展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又进一步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变成所谓的“反封建”谬论。将宝钗进一步脸谱化成所谓的“封建卫道士”,并将黛玉进一步脸谱化成所谓的“反封建叛逆者”。这种建立在误读、曲解基础上的进一步误读和曲解,由于距离高鹗续书文本也日益遥远,所以渐渐从程本中脱离开来,发展成了距离脂本和程本的文本实际皆十分遥远,甚至完全背道而驰的所谓“红楼定式思维”(白盾语)。一旦陷入了这种思维,就很容易对原著原文采取选择性失明的态度。仅仅择取书中个别对自身观点看似有利的文字来强化其观念,而对曹雪芹和高鹗真实的尊钗抑黛立场完全自动屏蔽,视而不见。正如笔者对其的形容,乃是“一林障目而不见红楼”。恰巧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新红学考据,打破了原先程本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脂本原著带入红研者的视野。这些观念先行的“反封建”论者只顾着利用曹雪芹和脂评本的名义贩卖自身的捧林诬钗谬论,却不肯下功夫认真检阅曹雪芹及脂评本的真实思想立场,遂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崇曹贬高”的信条。他们在心目中虚设了一个比高鹗更加“反封建”,更加倾向于捧林诬钗的“曹雪芹”和“脂评本”。又反过来根据其心目中虚设的这个“曹雪芹”和“脂评本”,指责高鹗及其续书还不够拥林、不够“反封建”。走到了这一步,由对高鹗续书之误读而产生的拥林派观念至此完成了对高鹗续书自身的反噬。
而实际上,87版本身就是这种拥林派观念反噬高鹗续书的产物。87版的编导痛恨程本,但不是从痛恨程本对脂本的真正歪曲之处着眼的,而是站在“反封建”的谬论的基础上,反过来痛恨程本中看起来还不够“反封建”的地方:比如,程本对宝钗的同情,程本写宝玉以中举报偿天恩祖德,程本写兰桂齐芳、家道复兴。正是基于对程本还不够“反封建”的嫌恶,87版编导按照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曹雪芹”和“脂评本”(其实比高鹗距离真实的曹雪芹和脂评本更远)设计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电视剧本。87版编导本意是要在反封建和捧林诬钗方面及大地超越程本的,但由于自身文学创作能力的严重不足,最终表现出来的作品达不到预设效果,甚至连高鹗掉包计的感染力也达不到。比如,87版选择颜值高的张莉饰演宝钗。本意是想将宝钗塑造成“美女蛇”之类的人物。但观众却只看演员颜值,无视87版剧本中搞的那些暗中抹黑宝钗的小动作,客观上反倒弄成“大赞宝钗淑女之贤德”。87版多处展现黛玉的尖酸刻薄,本意是要塑造黛玉的“叛逆者”光辉形象,却把握过度,让当时一些观众异常反感,从而“对林黛玉嗤之以鼻”。这样看来,87版试图抛开程高本,进一步强化其捧林诬钗立场,反倒是弄巧成拙,戳破了众多拥林派论者对于其幻设之“曹雪芹”的迷思,以至于在当时惹得恶评如潮,被认为是“不甚受欢迎”的失败作品了。

也正因为87版戳破了拥林派对其虚设的“曹雪芹”的迷思,所以后来以拥林派为主的官方红学会一再要求回归程高本。但2010版《红楼梦》真的是比较严格地按程本的结局拍的,程本真实的尊钗抑黛立场也同样让这些拥林派红学家感到不满。基于后一种不满,他们又纷纷“忘掉”了当初对87版的恶评,将本旨捧林诬钗的87版重新抬为“经典”。这就造成了同一部作品在三十年间如过山车一般的待遇。


三十年的烟尘散去,重新审视87版剧本。从还原曹雪芹和脂评本之本意的角度说,这确实是一部相当失败的作品。但它的失败,并不是基于“大赞宝钗淑女之贤德”、“对林黛玉嗤之以鼻”云云,正好相反,而是源于拥林派观念对《红楼梦》的颠倒性曲解和误读。87版跟着这样颠倒黑白的“红学观念”去改编,既不可能尊重脂本,也不可能尊重程本,只能搞出一个非脂非程,又反脂反程的四不像。当年拥林派论者固然觉得其还不够捧林诬钗,而在我们看来,87版违背曹雪芹尊钗抑黛之本意,坚持用幻设之“曹雪芹”去反对真实存在的曹雪芹,这就注定了它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