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贝克街的亡灵。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挺震撼的,但是因为已经近20年过去了,所以也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心思单纯年纪小见识短浅没见过世面。
我妹说她看哭了,我想了想没能共情,大概是因为途中我回了4个工作消息错过了很多关键剧情的缘故。
可以坚定不移的说,小时候看柯南真的是看到废寝忘食,甚至清楚的记得,比起bgm更火的迷宫的十字路口,年幼的我曾坚定的表示更喜欢贝克街的亡灵。
为什么喜欢却已经全然忘却,一丁点都想不起来,就算再怎么努力,也只记得喜欢过这件事情,其中缘由和那种热切滚烫的心情,已经消失的一干二净,仿佛是用mac打开了一个很windows的ppt。
但显然剧情还是在我的脑子里的,在每个关键节点,匕首,女演员的原型,财阀仔的真实身份,都会提前个2s跟隔壁的人说哦我想起来了是xxxx。只是小兰牺牲的时候,boss身份揭秘的时候,每个小伙伴game over下线的时候,我已经变得铁石心肠不再分泌肾上腺素了。
身份,阶级,原生家庭已经成为热搜常客,孔乙己的长衫还没热乎2天就销声匿迹,打工人的发疯文学倒是持续输出,但看多了也是千篇一律。无非是没钱还没时间,除了骂街和长吁短叹,也没谁突然站出来分享一个解决困境的好方法,毕竟2023年应届毕业生一千多万。所以当有个大反派站出来说拯救霓虹的唯一方法就把所有资本二代除掉,作为一个打工社畜,想了想好像也不是不行。
咨询师昨天跟我说我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弱的人,需要寻找对生活的掌控感。
我问她掌控感是什么,她说是对选择的期待。
我想了想,可能结束咨询之后心甘情愿回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也是一种掌控感。所以我要认命,不能不情不愿会比较快乐。就像兰会心甘情愿的和凶手同归于尽,就像每个为了保护别人而退出游戏的配角。
其实看完了之后有一点难过,好像再也找不回20年前的那种心情。而现在的剧场版愈发的拙劣而浮躁,在用一些噱头和短平快的情绪调动获取流量。是观众的情绪阈值变高了吗?是宣发觉得宣传这个点才能跑赢平台算法获取更多公域流量吗?是创作者已经无法沉下心来精心打磨一部作品了吗?又或者,我们只是长大了,需要更强烈的感官刺激才能调动情绪的分泌,最后就像美丽新世界里那样,用流光溢彩和靡靡之音来获得快乐。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