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的《投名状》之前一直想看但未看!这次在大荧幕上,终于看完这部“当年被低估的神作”,陈导的映后访谈也蛮精彩!陈可辛曾与甄子丹合作的《武侠》一直是我最钟意的动作片!当然,他还有更被大众所熟知的《甜蜜蜜》《中国合伙人》《亲爱的》!
回到《投名状》电影本身,最大的看点首先是演员,其次是故事内核。当年这个演员阵容放在今天,也绝对是王炸!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位老大哥放在今天,含金量应该是更高的!
关键是仨位都在电影里贡献了神级演技,李连杰所饰演的庞青云的野心,刘德华所饰演的赵二虎的道义,金城武所饰演的姜午阳的纯粹忠诚。其中,尤其是李连杰的演技颇为惊艳,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李连杰国际功夫巨星的光环,而忽略了他强悍的演技。恰恰是三位演员极具戏剧张力的角色塑造,才能将《投名状》中的悲剧幻灭感推到一个令人窒息的艺术高度!
当然,有意思的是,电影之外与其关联的历史气息的咆哮,恰是电影真正的内核所在。投名状看上去是虚构古装战争片,但其实有着非常明确的背景原型——太平天国运动,严格来说,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余震!而这个大背景,其实是真正理解电影中三个主要人物命运交织生死破灭的终极法器!
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武装割据壮大(如片中何魁的魁字营)、清廷中央与地方势力博弈的混乱局面。
长期战乱导致生灵涂炭,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失所(如庞青云的军队被打光,姜午阳、赵二虎落草为寇),为生存而啸聚山林或依附军阀成为普遍现象。“纳投名状”这种极端行为,其实是乱世中底层人物试图用最原始的血盟方式建立信任、寻求自保和出路的残酷写照。
清廷的正规军(八旗、绿营)腐朽不堪,镇压太平天国主要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地方汉族武装(影片中的“山字营”及其与“魁字营”的争斗影射了湘、淮等地方势力的崛起与内部倾轧)。这些武装在战争中壮大,战后成为尾大不掉的地方势力。
清廷(以三位深不可测的“大人”为代表)既需要依靠庞青云这样的能打仗的汉人将领来平定叛乱、稳定地方,又对他们充满猜忌,担心其拥兵自重。影片中朝廷对庞青云的利用(打苏州、打南京)、掣肘(不给粮饷)、防备(派魁字营监视、最终默许或促成其被杀)都在反映满清中央对汉族地方实力派的复杂心态。
电影中颇为人称道的一出戏就是,苏州城下,令人唏嘘的围城“杀降”。庞青云为了“顾全大局”(节省粮食、防止哗变、震慑敌军、向朝廷表决心),最终背弃承诺,屠杀了已经投降的士兵。这一情节虽属虚构,但在中国历史上(如秦将白起坑杀赵卒)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屡见不鲜,赵二虎的愤怒代表朴素的道德观,而庞青云的“理性”选择则体现战争现实的残酷。乱局之中,败者降后到底意味着被收编,还是被屠戮,谁能知道?
庞青云打下南京(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立下不世之功,但也因此走到了权力的顶峰,成为朝廷最大的猜忌对象。他“为民请命”要求减免赋税的举动,更是直接触动了朝廷和既得利益集团(三位大人)的神经,加速了他的灭亡。这几乎是历代功臣(尤其是非嫡系功臣)难以逃脱的宿命。
《投名状》就是巧妙地把兄弟三人的命运投放到这个易被人遗忘的宏大历史漩涡中!就如映后交流中陈可辛导演自己所说,这部电影最想拍的就是:个人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与时代命运抗衡!
2025上影节再看《投名状》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即将苏醒的梦游者!
这次阿根廷影展,八部电影,只能看其中一部了!或者说!幸运的是,至少还能看了一部!感觉,我挑了其中最不容易看懂的一部!!这种拍梦境的影片本来就难懂!它还搞了一堆政治隐喻进去!还是未来科幻的设定,明显能感觉到有映射到:技术暴力,监控社会 ...
海上钢琴师 重映回顾
此次重映,再次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经典之作。保守估计大概是第四遍,看这部电影。很多画面,很多对白,对非常熟悉,在电影院看时,总能下意识的想到下一秒的情节,这当然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但依然有一些电影中的细节有所遗忘,此次回顾,让我对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