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喜欢把这部影片与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1948)作比较。作为让·科克托的首部长片,他将其他艺术形式(如诗歌、装置艺术)中的沉重感剥离,提炼出其精华,注入到《美女与野兽》(1946)之中。影片中有些场景几乎完全沉入黑暗,仅有烛光或贝儿头上的一点微光闪烁,这种处理正是科克托构建的辩证法:通过对布景的局部轻微揭示,使整部电影变得可感、可触。节奏惊艳,画面华美,唯独结尾的场景变得有些晦涩,摄影上也未能更进一步。
2025.5.17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10.25.2025 
 展示出“事物的物性”,是诺埃米娅·德尔加多(Noémia Delgado)带来的一个超范式转变:在这里,大自然/事物/物体都成为了可被凝视的对象。影片中段的配乐精准地制造出一种操纵性的、指称性的超验体验。这一切与“现代化主体”紧密相 ...
 9.27.2025 
 当一个导演原本以文学来表达时,当他试图转向影像与声音——也就是电影真正的领域——你会清楚地看到一种粗陋与拙劣(tawdry)。观众能够感受到滨口龙介想要表达的部分,但那种效果只是基于他个人创作体系内部的对比,而不是属于“好电影”(g ...
 9.6.2025 
 奥列克桑德尔·杜甫仁科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影片,以一种近乎滑稽戏的娱乐故事为核心,仅用三天便完成剧本,紧凑而成型。从影片连贯的流动方式中,我们几乎能看到他在纸面上构思时的痕迹;而在这部25分钟的作品里,也已隐约闪现出他非凡的电影敏感性— ...
 9.5.2025 
 滨口龙介对电影史的回应在他的表达方式中有着坚实的映照,但归根结底,它仍然落在了他所吸收并调适的不同文化背景之中。这里我们看到了《随心所欲》(1962)的影子:片头以一段色情影像为背景,穿插女主人公的特写蒙太奇,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加以审 ...
 2025.6.12 
 它在结构上更接近贝拉·塔尔1979年的第二部电影《电影马克思主义》(CINEMARXISM),并延续了他1978年首作HOTEL MAGNETIZ中那种不可遏止的对白和结尾独白的特征。我在塔尔的所有影片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延续性:尽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