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出“事物的物性”,是诺埃米娅·德尔加多(Noémia Delgado)带来的一个超范式转变:在这里,大自然/事物/物体都成为了可被凝视的对象。影片中段的配乐精准地制造出一种操纵性的、指称性的超验体验。这一切与“现代化主体”紧密相连——德尔加多不再像以往那样以自然场景作为开端,而是以一种典型的欧洲艺术电影式的现代化场景起笔,随后逐渐内爆,指向她所援引的作家马里奥·德·萨-卡尔内鲁(25岁自杀,被视为“现代化解构”的象征)。鸟群与壁画、物体与无调性的音乐交织剪接,形成了一种机械与表现性的辩证法。最终,帷幕被风吹起——那便是现代主义的虚空。
10.25.202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9.27.2025
当一个导演原本以文学来表达时,当他试图转向影像与声音——也就是电影真正的领域——你会清楚地看到一种粗陋与拙劣(tawdry)。观众能够感受到滨口龙介想要表达的部分,但那种效果只是基于他个人创作体系内部的对比,而不是属于“好电影”(g ...
9.6.2025
奥列克桑德尔·杜甫仁科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影片,以一种近乎滑稽戏的娱乐故事为核心,仅用三天便完成剧本,紧凑而成型。从影片连贯的流动方式中,我们几乎能看到他在纸面上构思时的痕迹;而在这部25分钟的作品里,也已隐约闪现出他非凡的电影敏感性— ...
9.5.2025
滨口龙介对电影史的回应在他的表达方式中有着坚实的映照,但归根结底,它仍然落在了他所吸收并调适的不同文化背景之中。这里我们看到了《随心所欲》(1962)的影子:片头以一段色情影像为背景,穿插女主人公的特写蒙太奇,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加以审 ...
2025.6.12
它在结构上更接近贝拉·塔尔1979年的第二部电影《电影马克思主义》(CINEMARXISM),并延续了他1978年首作HOTEL MAGNETIZ中那种不可遏止的对白和结尾独白的特征。我在塔尔的所有影片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延续性:尽管 ...
2025.6.2
《牧师的遗孀》讲述的是一位牧师个人成长的故事。三十二年后,另一位伟大的导演罗伯特·布列松创作了一个在某种意义上相关的故事——《乡村神父日记》(1951)。这两部作品在结尾都浮现出一个十字架的意象,引领着电影走向一种超验的层面。德莱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