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想象的还难看。
看电影之前看到所有影评都说张译演得好,独自撑起了一部电影。因为当初感觉导演和演员阵容都挺可以的,所以设想过大家是不是对战争片眼光格外严苛,但是自己看了以后深觉,网友还是宽容了。
据说是3个导演分开拍的?因为太差了,我都没兴趣去探究哪一段是哪个导演拍的了。第一段和第二段切换的时候甚至以为这是个文艺片,然后您还给我1、2、3、4、地列sub title,我在看你们开机前头脑风暴的PPT吗??
说点正面印象吧。
张译演的固然好,我觉得吴京也不赖,两个人一动一静一正一谐很是搭得上。张译真的是个戏疯子,2020年这几部戏把自己折腾得有点像《荒野猎人》里的小李了,快给个影帝吧。
大家脸上都涂的黑黑的,我也看不出谁是谁,配角里面对邓超最后一幕印象很深,肚子被炸烂了眼神都涣散了还在叮嘱战友修桥,像个无助的孩子。
我是个没什么军事知识的人,我也是看了这个电影才知道从空中看发射到空中的高射炮是一团一团的黑烟,也是第一次知道人被飞机扫射以后会变成一团血雾,也是第一次知道以前的高射炮需要那么多炮手配合,而且上面的炮手毫无防护,那么危险。。。
好吧,我已经创造不出来什么正面的评价了,以下就是吐槽了。
战争片不同于一般的故事片,后者允许强调人物带动故事,靠人物性格人物抉择来推动事件发展;但是前者只能也必须着眼宏观,因为生死面前没有抉择,战场之上只有冲锋服从,战事胜利之上没有个人得失,即便是独角戏一般的《最后的较量》也能让观众都透过屏幕感觉到,严寒裹挟着历史的洪流扑面而来,国家利益领袖意志无人能抵抗和撼动。
《金刚川》里平衡的最不好的一个点就是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看了美国空军那段,确实能理解了一点导演对个体的强调,但是,您到底想说什么啊喂!!!既然有人为了大部队过桥反复修补,那就重点拍工兵连啊,既然有人为了掩护和吸引火力主动暴露,那就重点拍高射炮炮位啊,可是我竟然看了三分之一的美军视角。你给我来敌军视角也就算了,您还牛仔帽,还往下扔酒壶,全都是废镜头!美国人惜命想回家就是同情志愿军的理由吗?他们看见桥被反复修好就是尊重志愿军的原因吗?要是我早就暴走了赶紧联系塔台接着来轰炸啊好吗!而且两相对比之下,显得中国军人多么冷酷嗜血,人家敌军看你两眼都同情你了,结果咱还是往死里朝人家打炮,说什么也要过桥汇合歼灭已经同情我方的敌军,您觉得这合逻辑吗?而且为啥最后表达出来的情绪会让观众理解为张译跟人美军侦察机死磕的原因是为了给吴京报仇,这不成了个人恩怨高于集体利益,个人英雄主义优于团队协作了吗。不知道这点子是谁一拍脑瓜想出来的,这价值观,我真的要啧啧啧了。。。
您叫《金刚川》,名字大气浑厚,给人多少遐想啊,结果电影干干巴巴瘦骨嶙峋。而且台词也说了河下有暗流,可是您倒是拍两个河流湍急抑或曾造成什么危险的镜头啊。就连最后桥被炸的稀碎,木头都漂河里了,您那远景里木头可是都静静地浮着呢,您叫“静静的金刚川”是不是更加别有深意啊。就一个桥,一下午的事儿也不少了,居然把同一段叙事揉开了掰碎了拍成这样。。多线叙事是什么来着?难道不能同时推进多个视角吗?非得揉开了掰碎了变成三个视角吗?这也不是悬疑片啊,三个视角不也就讲了同一件事吗,更何况我压根就不想知道什么敌军视角呀,他们的戏剧意义难道不应该是通过一次次更加严密的战略部署和怒气升级给我方制造更加严峻的形势和艰苦的条件吗?有人说不能把这个任务简单的归结为一座桥,好吧,我要说,正因为我尊重志愿军,我才觉得这是胡拍瞎演好吗!我坚决不相信历史上的志愿军在这种情况面前会把事儿办得这么无脑儿戏!!
其实没什么复杂的,观众最终真正想看的不就是最后那个人桥的场面吗,桥下坚如磐石,桥上无畏冲锋,暮色消散曙光初现,硝烟缭绕荡气回肠。。。为了这个画面我足足忍受了前面98%的进度条。好吧,其实我真实的想法是,就连最后这个镜头都是不合格的。不管真实与否,这个场面多么胡闹,我真的怀疑那个最后眼睛被灼伤的山东兵是出来搞笑的,他在桥上站着不动,慢慢回过头去,后面开始鱼贯跑出修桥的工兵。真的,这个场面,说什么好呢,太中二太傻X了。。。最后镜头定格在这哥们扛桥的画面上,演得也挺假的,你那个姿势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力学啊,你那么站能抗住啥。。。我自己就是山东人,但我觉得这个角色特别多余,我怀疑给这个角色安排成山东方言的唯一原因就是大江南北的观众都还听得懂一点,比较适合做旁白。
其实这样的正片用传统叙事方法就挺好的,你说你拍战争片的目的是什么?是纪念是缅怀是激励来者啊!只有递进式推动剧情,观众的肾上腺素才能随着战事一点点同步飙升啊。这割裂地细碎,拍得不伦不类,反正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