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节奏,我要给100分。素材是真的充实,从片尾的采访可以看出,百分之八十的情节是真实发生的故事,那个年代的故事是真多啊,每个人都能讲一箩筐,这么多戏剧冲突要融合起来也是真心不容易,但是编剧真的做到了每集都有故事、每段故事都有看点。作为群像群戏,有重点有突出,稍稍着墨就能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实属不易。比如傻乎乎的宝珍,为了找孩子而参军的丫丫的亲爹,掩护孩子转移然后被敌人打死的老乡孙叔叔,抗战胜利时给战友烧纸敬酒的老罗叔等等,好多角色的背景性格故事线一目了然。编剧王茜在访谈里说,这个戏在13年前就开始筹备了,一直到今天很多剧中原型人物都去世了才拍完,剧本可能为了迎合现代观众做了很多改动,为了增加戏剧和情感冲突,有些地方不那么经得起推敲了,但是可以看出这个剧本就是一个渗透着创作者情感和心血的好作品。除了上党课的时候以外,这个戏其实很具象地展现了什么叫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就像这些孩子一样,真的是被血肉之躯护着,从炮火纷飞中走出来成长起来的。

海清的演技我要给100分,她就是演什么是什么,虽然大家觉得她总演性格底色相似的角色,但是看着丑子冈时你们谁能想起双面胶里的小媳妇,或者小别离里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强人妈妈吗?这里的丑子冈就是一个把所有温柔给了孩子,看见孩子就恨不得狠狠亲上三口的托儿所所长。试想换做别的女演员,是不是也能演活丑子冈大喇喇的作风、大开大合的一生?我觉得换做他人最多只能演出性格比较刚的一方面吧,但是你看到海青的脸时,你就知道在这部剧里她已经形神兼备,有柔情有刚毅,有历练有胆识,灰头土脸风尘仆仆,是个正在事无巨细地做着千头万绪的基础工作的基层干部。

孩子们我也给100分,没有比他们演得更真实的了。有人评论说托儿所的孩子少教,保育员太惯着他们,可是那个年代的农村不就是这样吗,长到六七岁还穿着开裆裤的孩子满庄稼地都是。现在的共产党不土了,但是那个时期大部分的后方工作人员也是刚刚才从土坷垃里扒拉出来的穷苦人啊。别说教育了,那是个连安保都顾不上的年代,刘伯承女儿被敌人暗害的情节,交代得短暂粗粝,就像一根刺刺着观众的心,也成为了刘伯承和丑子冈一生的痛。丑子冈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解放后她也怕面对刘伯承。

至于其他的配角我就给不了那么高的分了,都只是将将完成表演任务吧。在丑子冈的对比之下,沈所长的塑造就太表面化了,尽管我本身挺喜欢这个女演员的,但总觉得她扮演的沈云晖少了人物灵魂。跟文化层次没有那么高、行事风格直来直去的丑子冈相比,沈云晖作为知识分子,她应该是装着那么多心事怀着那么多担忧的一个人,可是我完全没看出这种人情味和心理曲线。其实没能演出跟丑子冈的灵魂搭档感,我觉得是这部戏最可惜的地方。

关于唐素素,我倒是觉得蛮可爱的,是有点浮夸,但她不就是带着制造戏剧冲突的任务来的吗。你问我怎么判断一个女演员是不是真少女,我的标准就是假想如果回到少女时代我是不是愿意成为这样的女生。如果是唐素素的话,我是愿意变成她的。举个不恰当的反例,比如《大约在冬季》里马思纯演的女大学生,也跟唐素素一样敢爱敢恨特立独行,但一看就是跟我差不多大的熟女硬凹少女感,那样的女孩子我肯定不想穿越回去附她身上。

葛六斤演得不好,台词太端着,表情太绷着,该流露的情感都演的不充分,我是真没看出来他对林岚的感情变化,这是这个戏最大的悬案。

挺让我感慨的是丑子冈的爱人张静平,演员李泽锋,他是不是演渣男出名的?剧的前半段还是很深情的,但是总感觉摸不透交不了心,合着后半段还埋着雷呢。丑子冈作为女主,我们的感情总是自然而然地偏向她,觉得这次他演的张静平又是个不忘旧情藕断丝连的渣男。可是换个角度想,如果是余则成以为翠萍牺牲了,回到延安多年后又找了个妻子,我们是不是会祝福他?而如果翠萍熬过酷刑幸存下来回到延安找到余则成,我们是不是希望余则成跟翠萍破镜重圆?

丑子冈的决定应该是真实的,不存在刻意高大上,因为她就是心里只装着别人的那种人。在张静平的战友兼前任面前,她的怜惜和敬意都是真实的,她只会想到怎么做才能让老张后半辈子不会活在愧疚里,怎么做才是对在一线跟敌人战斗过的同志最好的慰藉和照顾。跟张静平分开后有一个她独自朗诵泰戈尔的诗的桥段,这个情节一点也不意外,但我还是一直流泪。花的事业是高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谦逊的,这个改变自己一生的男人就这么起身离开了,那剩下的就只是对革命工作的柔情和信念了。这首诗是丑子冈革命事业的选择,但也恰好暗合了她和张静平匆匆数年的感情历程,他们有过甜蜜的浪漫,有了爱情的结晶,最终也只能放手共同承担战争岁月阴差阳错的混乱。

有人觉得这种冒出个前妻的情节太扯,但其实在那个年代其实挺常见的 —— 在后方有家有室、后在对敌工作中跟同志产生革命情谊的人不在少数,相反,跟革命战友产生感情后回到后方另起炉灶安居乐业的人也数之不尽。我们作为后来人不曾经历那种同生共死热火朝天的时代变迁,就无法置喙评判跟哪位爱人的感情更可贵更深厚。所以啊,在敌区做过情报工作的同志们,有人隐姓埋名艰苦卓绝生死一线,有人花天酒地逢场作戏强颜欢笑,可是就连后来的家庭生活都有这么多变数,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党要审查他们的经历和党性了。国家领导也指示过,隐蔽战线的战士们是伟大的,但是却不能授勋,更不能担任组织一把手工作。无论如何,这都是段令人五味杂陈的历史,他们都是心里有故事的人,是不会随便对别人掏心掏肺的人,但也都不妨碍他们是可敬的人。

在众多主旋律影视剧中,对于这个充满柔情、泪水和欢笑的题材,我觉得应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