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美国对日、德宣战,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开足马力,制作出了大量战争题材影片,成为战争时期最强有力的宣传工具。而华纳兄弟公司制作了比其他电影公司更多的同类影片,覆盖到军队的每一个部门。例如:《战斗六十九》(The Fighting 69th,1940年)、《海鹰》(The Sea Hawk,1940年)、《你们在军队》(You're In The Army Now,1941年)、《海狼》(The Sea Wolf,1941年)、《空军英雄》(Captains of the Clouds,1942年)、《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年)、《血路》(Desperate Journey,1942)、《穿越太平洋》(Across the Pacific,1942)、《空军》(Air Force,1943年)、《73舰队潜艇战》(Ac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1943年)、《上帝是我的副驾驶》(God Is My Co-Pilot,1945年)等,还制作了《胜利之歌》(Yankee Doodle Dandy,1942年)和《从军乐》(This is the Army,1943年)等宣扬爱国主义的歌舞影片。

...

华纳兄弟公司1941年的影片《约克军曹》(Sergeant York)拍的虽然是一战的故事,却符合美国政府对于二战宣传的需要。《约克军曹》用今天的眼光看属于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主演加里·库柏(Gary Cooper)能获得第14届奥斯卡(1942年)影帝,政治因素加分不少。随着《约克军曹》的放映,美国与英国推销出1560万美金的战争公债。

...

《空军英雄》(Captains of the Clouds,1942年)拍摄现场,影片颂扬了加拿大皇家空军的英勇功绩。  

...

《血路》(Desperate Journey,1942)剧照,右手第一人就是未来的里根总统。  

       这些战争题材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卡萨布兰卡》。这部被美国电影学会(AFI)评为“100部百年来最伟大的爱情片”第一名的影片当初问世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它不过是华纳兄弟流水线作业般生产的一年五十部电影中的一部,投资不足百万美元。本片拍摄期间,剧本被无休止的修改成为所有演职人员的噩梦,包括导演迈克尔·柯蒂斯(Michael Curtiz)都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会拍成什么样,他只能含糊地跟女主角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说“你到底爱谁我也不太清楚……介于两者之间吧”。而男主角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每天拍完戏就得跟人抱怨:今天我到底演什么?怎么演?每次我都被告知“我们还没有定下来,你演得好点就行了”。

...

《卡萨布兰卡》工作照

       褒曼在她有生之年被问及最多的就是有关《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她说,我们每天都是临时凑集起来研究对白。他们每天给我们一些台词,我们则试图了解其意义。谁也不知道剧情如何发展、怎样结束……她自己一直也很纳闷:在那样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下拍出的电影竟然在第16届(194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成为大赢家?

...

人人都去里克酒店

       《卡萨布兰卡》根据舞台剧《人人都去里克酒店》(Everyone Comes to Rick's)改编,原作不过是个有战争背景的爱情小品,后世所评价的诸如“高尚情操、情报疑云以及爱国主义”之类的美誉跟它并不沾边。制片人哈尔·瓦利斯(Hal B. Wallis)在看到剧本的初稿时曾怒道: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卡萨布兰卡》前后换了几波编剧,有来打造故事框架的;有来强化爱情故事的;有来塑造角色的价值观的……甚至连瓦利斯本人都参与了剧本编写——片尾里克对警察局长说:“路易斯,这倒是我们美好友谊的开始”便是出自他的手笔。剧本的修修改改一直贯穿了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这才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大家都不知所措的局面。令人称奇的是,《卡萨布兰卡》的剧本经历过这么多人的修改,没有变得支离破碎,居然还能一以贯之,每位编剧在每个阶段都为影片加了分,使影片产生了真正的合力。因此在2007年美国编剧协会(WGA)公布的影史“最伟大的101部电影剧本”排行榜中,《卡萨布兰卡》高居榜首。

...

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与导演迈克尔·柯蒂斯  

       华纳兄弟公司原本是安排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安·谢丽丹(Ann Sheridan)在《卡萨布兰卡》中担任男女主角,他俩在公司都是B级片明星,由此可见影片当初在公司心目中的位置。里根那时手头有另外的片子,于是换成亨弗莱·鲍嘉饰演男主角“里克”。鲍嘉正处于角色转型期,从以往的反派角色转型为《马尔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41年)里硬派侦探的形象,“里克”这个周身笼罩着神秘色彩的角色很适合他。女主角的人选因为档期、片酬等问题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敲定由英格丽·褒曼饰演女主角“伊尔莎”的主要原因是她的片酬比较低,比正常一线女明星的要价便宜一半。迈克尔·柯蒂斯是华纳兄弟公司导演中的多面手,不管什么类型的影片都能驾驭。二战一开始柯蒂斯就为公司拍摄了好几部战争戏,拍摄这样一部投资不大、故事简单的电影自然不在话下。

...

饰演山姆的多利·威尔森(Dooley Wilson)是名专业鼓手,他的钢琴演奏是靠配音完成的。他演唱的《时光流转》(As Time Goes By)亦成为不朽情歌——“任时光流逝,真情永不变”。

       《卡萨布兰卡》曾拍过三个结局:一个是伊尔莎和维克多一起乘飞机飞离卡萨布兰卡,里克被逮捕;一个是伊尔莎和里克走掉,维克多牺牲;第三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克送伊尔莎和维克多离开,自己也巧妙脱身。拍到第三个结尾,当所有人看到褒曼用那种生离死别的目光看着鲍嘉时,导演柯蒂斯说:“我们都莫名其妙地相信,《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只能是这样。”

...

鲍嘉坚毅沧桑的面孔和褒曼飘忽闪烁的眼神造就了银幕上的不朽。《卡萨布兰卡》获得第16届(194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三项大奖。

       《卡萨布兰卡》之所以成为影坛不朽之作,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两大巨星交相辉映、令人难忘的表演功不可没。演技派巨星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曾评价说:“在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之间有一种很真实的东西存在,它们让人感到不腻。”《卡萨布兰卡》中的爱情纠葛确实是“爱在战火纷飞时”最贴切的表现,男女主角身上所散发出的浓浓爱意感染到剧组每一个工作人员,真实到亨弗莱·鲍嘉那爱喝酒、爱吃醋的妻子梅奥(Mayo Methot)指责丈夫与褒曼假戏真做,为此她多次跑到片场大吵大闹。

       不过,梅奥确实冤枉了自己丈夫,鲍嘉和褒曼现实中并没有擦出任何火花,甚至连说话都不多。鲍嘉的个头比褒曼要矮,所以拍摄某些场景他需要穿着3英寸(约7.6厘米)增高鞋和褒曼配戏。“我吻了他,但我从来不了解他。他从自己的化妆间走出来,拍完他的戏份,然后就离开了”,褒曼不无抱怨地说。鲍嘉和褒曼在银幕上展现出的柔情蜜意也只能说这二位是非常专业的演员。

...

鲍嘉的增高鞋

       后来,褒曼与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私奔惹怒了影迷,绝迹好莱坞7年之久。多年后,褒曼和鲍嘉再次见面时已经和罗西里尼结婚生子。

——“你曾经是个好演员,现在呢?”鲍嘉问,

——“一个幸福的小女人”,褒曼回答。

...

“一个幸福的小女人”——英格丽·褒曼  

...

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和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在片场交流。  

...

在片中扮演保加利亚人妻子的乔伊·佩奇(Joy Page)是公司老板杰克·华纳(Jack Warner)的继女。  

       《卡萨布兰卡》当年的宣传语是:“在疑云密布的卡萨布兰卡,诞生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六个铤而走险的人的冒险故事。他们来到卡萨布兰卡赶赴他们的命运之约。”影片公映那天,正值盟军解放卡萨布兰卡不久,自由法国战士高举三色旗在影院挥舞助阵,剧中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再现——全场高唱马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