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了大半个世纪,放眼今天的职场和社会,可以说满大街都是骆驼祥子,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找到祥子的影子,这就是经典文学的厉害之处,虽然时代在变迁,但人性是不变的。
祥子从一个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进城,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美好的人生,但天不遂愿,被生活一次又一次锤击之后,终于彻底的自我放弃堕落到尘埃里,期间你不能说他不努力,相反他很能吃苦,也很能坚持,但最终他被现实彻底打败了,连挣扎的念头也没了。
你回头再读他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结局有他自身的原因,他确实很勤奋耐劳,但从始至终没有看到有关他学习的描述,他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学习这件事,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的宿命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他一直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其实都是无用功而已,就像羊一样执拗,撞到墙上了也不抬头看路,他的求生模式决定了你无论如何努力,靠拉车也实现不了自由,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所以祥子的悲剧有他自身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眼界、思维和认知障碍,这障碍也许是原生家庭该他带上的,注定一生都解不开的诅咒,这障碍在过来人眼里比如刘四爷和曹先生看来,可能就是一层纸,甚至连虎妞都看出来了,拉车是不可能有出息的,但对他来说这障碍就是一堵无法冲破的高墙,即使博学如曹先生也无能为力,祥子已经执拗的沉溺于拉车这件事,仿佛这世界上只有这一个职业可选,这就是稀缺状态下的管窥效应,人在极度贫乏的状态下就只会关注他最需要的那点东西,就像透过管子看世界一样,和自己所需无关的事情一概看不见比如学习,不相信自己没经历过的新鲜事物,厌恶一切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银行和存折,失去了信任能力的同时也失去了与世界连接的可能性,也可以说他意识不到的世界就等同于不存在,管子里看到的那一点东西会占据他所有的注意力和思考力,眼里只有拉车和赚钱这件事,以至于完全忽略了事物和价值的本质,不愿不想也不能做无关的思考,从而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祥子可以说就是稀缺状态下因管窥效应的作用,在他的周围竖起了一道厚厚的认知围墙,这是世界上最难以突破的壁垒。
这世界上你能跑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你的认知边界,而拓宽认知边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知乎上有个问答问人为什么宁愿吃生活的苦而不愿吃学习的苦?有一个回答可谓鞭辟入里,说到底还是懒,生活的苦你只管躺着它就来了,学习的苦你得坐起来主动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