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y是一个文静、沉着的女孩,在影片中像一个客观的旁观者,默默注视着一切的变化,同样也是一位倾听者与无言的倾诉者。作为一名倾听者,Kathy在面对Tommy内心挣扎所透露出的心声、Ruth的内心告白等时,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的情绪与作出任何过激的行为,只是沉下心默默倾听,坦然面对,然后继续生活;作为一名倾诉者,Kathy没有做出对不公与失去的言语抱怨,而是潸然泪下,静静的凝视着逝去的挚爱与远方,这种独特的倾诉方式,不是面对他人,而是对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坦白,通过复杂的思绪来质疑这冷血的社会,向内心倾诉着自己最深沉的忧伤与愁苦。

当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出现时,她沉着冷静,并且思考与权衡着自身的发展与命运,以及周围的人和事与社会的联系。Kathy听到“缓捐”的传闻时,和Tommy谈论起艺术创作对审视灵魂与成功缓捐的重要性,但又回想起Lucy老师之前说的“艺术创作并不重要”,在面对这种矛盾,Kathy低头沉思,权衡着谎言与真相,最终选择了希望,这无疑是在复杂的人性关系及在她所认知范围内的社会关系中怀着爱来做出对自己前途最好的决定。看似普通的一段谈话,却凸显出她深刻的意识活动与丈量这个世界的价值尺度。

在整部影片中,Kathy的人物弧光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其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意识到,从小就被灌输的“以捐赠为荣”的观念在Kathy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强大得几乎无法被动摇,Kathy在面临朋友与挚爱相继离去时,仍无法摆脱那扭曲的信仰与固化的模式,最后只是孤独的在海尔森的旧址上黯然神伤,静静的眺望着远方,思念着逝去的Tommy,追忆着童年,展望着豪无意义的未来。虽然Kathy的本性在影片中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与变化,在思想冲突对抗中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得人物稍微有些扁平化、缺乏立体感与淡化了影片的剧情,但是这使得影片的整体氛围更加压抑,更加深化了这种“思想禁锢”的思想,就像把观众困在一个密闭的笼子里,渐渐释放绝望的毒气,直到让人濒临窒息。

而Tommy,性格腼腆,内向,但经过人设树立和铺垫之后,成为影片中的一个情绪触发点,从而使他的嘶喊成为影片一切情绪的汇集与爆发点。Tommy的嘶喊,似乎代表着一代代海尔森学生宣泄出心中常年累月所积累的的悲愤,喊出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无法再多陪伴爱人的愁苦。这冷血的社会,漠视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然他们是克隆人,但都同样是人,有着与普通人同样的意识与思想,但为何生来命运就注定不同,被强制灌输所谓的“捐赠”思想,并且以终结为荣?在得知缓捐的传闻是假的后,Tommy一声痛苦的嘶喊,打破了影片长久的沉寂,激起了影片的情绪,唤醒了观众的意识;这种突然愤怒的爆发与Tommy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影片末尾得以点缀,实属影片中靓丽的一笔。这一切的一切,用撕裂的嗓音与仰天的动作,把人性的丑恶与绝望心境全都焦聚在一个点上。

从Tommy面对内心冲突时发出嘶喊再到Kathy思考人生时的无语凝噎、黯然落泪。导演在结尾向我们展现了这种绝望在克隆人中内化过程。从两人在面对相同遭遇时所展现出来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表现是变化的,且是相互对比与递进的:从狂放的宣泄进一步跃迁到对人性、社会的沉思。这种变化的产生,不仅引发了观众的思考,还给影片的主题抹上了浓厚的感性与理性色彩。

在强大的思想牢笼中,所有的情感与意识活动都黯然失色,最后只剩下死灰般的未来。绝望得让人窒息,愤怒中疯狂的呐喊、面对挚爱死亡的无语凝噎、泪眼展望着毫无希望的未来。为什么有着同等意识的正常人的命运注定不同?为什么我们生来就注定要为别的人类不断贡献自己直到死去,并且以死为荣?在这罪恶、不公平的世界里,所有都是虚假的,在扭曲的信仰与残酷的现实间的冲突中,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在制度中消融,连最后的一丝希望都被被撵的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