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窗外的灯光像亚麻布一样紧紧缠住我的身子,
从初中毕业之后满了三月,孤独和无力在三个月里一直包裹着我的全身。值此时能有幸看到这部电影是幸运的,感谢北野武、感谢久石让。私认为整部片子的点睛之笔在于菊次郎去探望母亲一节,此段为菊次郎疯癫痞气的形象提供了一个悲情的情感内核,从而在感情上达到了互通的效果,而非正男的独角戏。故事就是两个纯粹而孤独的人的故事,一个想要让另一个不那么孤独,但两个人的形象却又形如父子,这一点是本片对我个人来说最可贵的地方。
自我八岁父母离异,我的童年里没有一个夏天像正男这样有菊次郎的陪伴。很小的时候爸爸深夜里回来,我能感受到他脸上的胡茬在我脖颈上磨蹭;更小时每晚睡前我央求着爸爸给我讲书,卜劳恩的《父与子》是永久的床边读物。自此之后的七年,某种东西——或者干脆称作特质——从我的身上抹除了,它一开始慢慢变成灰色,后来像炭烬一样消解了。出于某种不清楚的原因,我对于父的情结要远超对母情结,很难把控这样的情绪,它就像是一个空洞、奇点,将一切都坍缩进去。我渴望父子关系,我渴望这样一个夏天,当然我的年纪越来越不允许了,像是庭院里的杂草,稍不留神就疯长起来,你砍掉它,终究砍掉的还是曾经,留在底下的,从不是回忆。现在是十月一日凌晨,敬那不眠的长夜,敬七年前撒旦的火光,敬那属于父与子的满月。